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述善集》与西夏遗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善集》是新近于河南濮阳发现的一部由当地西夏遗民唐兀崇喜于元末编纂的一部著作集。现存抄本2 件,保存完好,全书共分《善俗》、《育材》和《行实》3卷,内收记、序、碑铭、诗赋、题赞、杂著等共75篇,保存了极为丰 富、异常珍贵的濮阳西夏遗民资料,对西夏遗民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王东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14,(1):23-28,40
北汉与党项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北政治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献中虽然对于二者的相关记载较多,但多通过中原王朝或辽朝将二者联系起来;因受到西北复杂的政治格局影响,党项与北汉的关系具有阶段性特征,夏州党项自五代时期就有独立发展之意图,在后唐时期即已成为影响力较大的割据势力之一;在西北政治格局中,党项经常与中原王朝联盟,以对抗北汉与辽朝的联盟;党项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周旋,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各种利益,从而发展壮大了自己,为其后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黑水城文献中有多种弥勒经典的刻本,结合在敦煌、宁夏等地发现的西夏时期的弥勒经变画及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西夏境内十分流行.西夏的弥勒信仰与印度的弥勒信仰风格迥异,但与中原、回鹘地区流行的弥勒信仰接近,而且还出现了中原地区常见的弥勒佛称号和大肚弥勒形象,反映出汉地弥勒信仰对西夏弥勒信仰的影响颇深.弥勒信仰于西夏盛行,究其原因,除了西夏民众对兜率天净土的推崇外,当与西域地区的弥勒信仰盛行关系密切,而且与汉文化的濡染和回鹘文化的影响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4.
居延汉简公文研究永田英正著杨富学译译按:本文译自《亚洲学报(ActaAsiatica)》1990年第58期,第38-58页。作者永田英正系日本著名的汉简研究专家。在本文中他提出了许多研究敦煌、居延汉简的方法问题,新说纷呈,很有参考价值。故不惮浅陋,汉...  相似文献   
95.
敦煌出土回鹘语谚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出土回鹘语谚语杨富学在敦煌出土的回鹘语文献中含有少量的文学作品,它们主要是一些谚语和诗歌。 ̄①如同其它民族一样,最早的回鹘古典文学不是书面语的,而是一种以固定形式出现的口头表达形式,诸如神话、寓言、民歌、史诗和谚语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属于这一范畴...  相似文献   
9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夏经济史》是宁夏大学西夏研究所杜建录教授的一部分量极重的著作.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党项建国前社会经济和夏州拓跋政权奴隶制与封建制相结合的社会形态;第二部分从自然环境、气候、物产、交通、人口、民族以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讨论了西夏的生存环境与立国规模;第三部分论述了农牧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原因,认为农牧并举的半农半牧经济构成了西夏立国的经济基础;第四部分论述了手工业发展状况与手工工匠的身份地位;第五部分论述了货币流通、高利贷以及西夏内外商业贸易;第六部分论述了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与阶级结构,指出"役"在西夏经济剥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书具有广征博引、立意恢弘、注重经济关系研究和立论严谨等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9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在西北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谓异常丰硕。由于中国西北地区涵盖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所有地域,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迹和遗产,使得今人拥有极大的研究资源。研究内容涉及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经略、佛教传入中国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粟特入华、波斯"三夷教"以及中亚、印度、伊朗、地中海文化的交流等。相关材料包括敦煌写本、敦煌汉简、吐鲁番文书、佉卢文写本、黑水城文书、敦煌吐鲁番龟兹石窟等。由于无法面面俱到,只择其要者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中国古代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新疆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入华粟特人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三夷教"入华与西北丝绸之路等。  相似文献   
98.
关于西夏时期圣容寺位置的问题学界多有争论.根据新译出的西夏文《宫廷诗集》第七首《御驾西行烧香歌》所记述的资料可以断定,西夏时期的圣容寺位于凉州盘禾瑞像所在的北御山,即今甘肃省永昌县瑞像所在地;西行皇帝即西夏仁宗;其西行时间与路线为:乾祐七年(1176年)正月从兴庆府出发,六月抵凉州圣容寺烧香,七八月间驻跸张掖,行香大佛寺与马蹄寺,继而亲幸黑水桥,然后又可能继续西行到达瓜州榆林窟.仁宗皇帝西行的具体路线为:兴庆府→凉州圣容寺→张掖大佛寺→张掖马蹄寺→张掖黑水桥.  相似文献   
99.
甘州回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史书对其记载甚少。唯敦煌出土古代写本与石窟考古资料对其有较多反映,弥足珍贵。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回鹘由漠北迁入甘州以后,其宗教文化深受当地影响。宗教信仰上,原来被奉为国教的摩尼教虽继续流行,但势力越来越弱。而在漠北时期并不流行的佛教。却异军突起,取代摩尼教而成为甘州回鹘国最为流行的宗教,同时萨满教遗俗继续存在。在文化上,回鹘文开始流行,其服饰与风俗习惯虽保留旧有风格,但已深受汉文化的濡染。高度发展的回鹘文化反过来又对西夏文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敦煌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融入来自中亚、西亚各国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区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既是敦煌文化的个性,也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在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大量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宗教文化因素和民族因素,都表明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交融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敦煌文化。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是与各种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