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7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25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407篇
社会学   6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忠 《社会科学研究》2004,2(6):137-14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关文学形式的论争不断 ,文言与白话、化大众与大众化、民族形式与“五四”新文艺之争 ,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曲折进程 ,也隐潜了传统与现代、启蒙与救亡、民族化与世界化在价值观念上的对抗。虽然这三次文学形式论争在方式、取向、策略上有很大差别 ,但走的却是同一条道路———大众化、民族化。“大众化”、“民族化”在加快文艺的民主化进程 ,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的同时 ,也使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主体精神 ,并使整个社会逐渐滑入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主义———认为工农大众比知识分子具有更高尚的道德水准 ,不仅影响了文学的人学本质实现 ,而且也背离了现代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92.
<正> 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由于传统偏见长期以来一直禁锢着人们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致使人们至今仍然停留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三个层次的认识上,没有真正把人类社会做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来认识,也没有吸收现代科学系统整体论的科学成果。本文试就传统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之缺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以及怎样正确理解社会有机体这些问题,谈一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93.
评《中国词学史》扬忠完整而科学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理应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想的发展、演进过程的研究,即通常所说的古典文学史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历代关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的研究之研究,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这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94.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所表现出来的许多特征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农业地租的时代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但是,马克思创立的地租理论与方法依然是指导我们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根本的"逻辑转换",那就是从主观逻辑的立足点转到一切从客观逻辑出发。马克思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虚无缥缈的观念世界转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他的哲学立场转换大体经历了从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然后又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旧哲学那种超人、超自然、超历史、超阶级的"无立场"哲学转向现实的人的立场、立足于工人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需要来实现哲学革命。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合乎逻辑的哲学变革的基础或根本逻辑。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完全没有把握生活的根本逻辑或生活本质,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是它们的必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96.
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介绍"大包干"是小岗村农民在生存环境胁迫下的首创基础上,阐述了中共十一届三全会审时度势,把农民的首创上升为农村改革的方向;在介绍城市国有土地改革成功的基础上,论述了冲破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盲点,显化和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沉睡资产的必要性。据此,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解读,认为深化农地经营制度改革切忌急于求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原则,走综合改革的道路。  相似文献   
97.
分配机制,就是分配主体按照经济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行为方式。任何社会的经济运行中都要有一种或几种分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的分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就是通过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即分配机制的变化,或说是分配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98.
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空想社会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初级社会主义制度在一批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就连封建王公贵族和法西斯主义分子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各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种社会主义运动、各样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起来,社会主义真所谓“其兴也勃焉”。然而,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又可谓“其亡也忽焉”,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更张。于是福山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布热津斯基扬言社会主义大失败,几乎一夜之间世界…  相似文献   
99.
“封建朝廷里还有民主风气?!”人们可能大吃一惊,但这毕竟是个事实。从理论上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①,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反映着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定关系。同一切事物无不由矛盾着的双方所组成一样,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与自己的对立面──专制或独裁同时并存,但又从来都为统治阶级真正享用,有着鲜明的阶级属性。任何时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总要给本阶级其他成员以管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权力。因此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不论皇帝如何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实行着严格的独裁和专制,但也不能不给予地主阶级的其他成员以参预国事管理的…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存在于“一个历史规定的发展时期”的一种由“历史规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话包括两层含义:(1)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2)这种社会生产方式不是人们任意采取的,而是由历史规定的。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定”,即它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一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从社会的角度,即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在“生产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这个意义上说的、社会内部具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方式。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前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宏观生产方式,而把后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微观生产方式。宏观生产方式说明的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而微观生产方式说明的则是个别劳动的内部关系。商品生产方式意味着一种特定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因而指的是一种宏观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