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经济学对理性概念的使用主要是在合规律与合目的性即合理性的意义上展开的。“独立存在”的理性和“手段”的理性、“完善理性”和有限理性是经济学关于“理性”理解上几个重要的观点和概念。一种有效的行为在我们的理解中也就意味着,该经济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在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对于特定主体来说是有效率的。反之,则是缺乏效率的。理性非效率行为是行为者为了维持或增加某种超越制度和契约规范、或在制度与契约规范不明或存在冲突情况下的收益所得而在理性统摄下发生或实施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72.
微尘     
正进 《现代交际》2008,(9):37-37
某时尚杂志上一则软文把我读恶心了。这个厂家赞助了清华大学赛艇队,它这样形容自己:"查理士河品牌以校园风为主题的服饰设计的灵感主要取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贵族学院及上世纪70年代的年轻摇滚风潮,让校园服饰多了些贵气和另类元素,筒约、干净、精致,这种以常青藤校园风格为代表的着装,也许会令人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时代,但它们实际上却走着高贵、精美  相似文献   
73.
庄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我们鲁国有很多儒士,可是却很少有人以先生为榜样。这是为什么?”庄子答:“这是因为鲁国真儒士太少了。”哀公问:“鲁国穿儒服之人到处可见,何言其少?”庄子答“据我所知,真正的儒士未必穿儒服,穿儒服未必是儒士!如你发布命令;‘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如穿儒服,则判死刑!’而后你看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74.
在国家赔偿法中,国家赔偿和赔偿后的追偿紧密相联,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和国家赔偿后的追偿权缺一不可。然而,我国的国家赔偿法理论对追偿权语焉不评,谈得尚少;立法对此也极为笼统,很不具体。这极不利于《国家赔偿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有碍于《国家赔偿法》立法宗旨的实现化。鉴于此,本文想就追偿权的概念,性质及其立法完善问题略谈己见。一、追偿权的概念和性质在国家赔偿法中,所谓“追偿权”是指国家向国家侵权行为受害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的权力及其法…  相似文献   
7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曾经急于求成,盲目求纯,以为单凭主观愿望,依靠群众运动,就可以使生产力急剧提高,以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好。”这就明确指出了过去‘左’倾错误的的集中表现,就是“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因此,必须破除“社会主义社会纯  相似文献   
76.
一老作家艾芜的三部南行记,指《南行记》、《南行记续篇》和《南行记新篇》。艾芜是三十年代走上文坛的作家,但他开始文学写作,可以说同他的漂泊生活一样早。一九二五年夏天他离开成都第一次南行的时候,便在脖子上吊个墨水瓶,走到那里,写到那里。一九二六年他在昆明红十字会当杂役时,曾在《云波》半月刊上发表诗作。一九二八年在仰光流浪时又在《波光》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但这些作品都只算是求生之余的文学尝试。真正开始创作活动,那是一九三一年一月艾芜因参加缅甸的反帝运动被殖民地当  相似文献   
77.
张磊  华远 《女性大世界》2005,(11):32-35
皮衣+围巾;风衣+呢裙;牛仔装+长靴;针织衫+长裤。  相似文献   
78.
仁钦桑波(958—1055),10、11世纪吐蕃最伟大的翻译家,整个吐蕃中世纪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一。他一生中将150种以上梵文文献编译成吐蕃文。他的翻译与其他学术活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宗教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传统上认为是他开启了吐蕃佛教史上的新密乘(gSangssNgagsgSarMa)时代。他在医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发八他(V仭gabhata)的《八支精要集》(Ast仭nga-hrdayaSam.hita.N仭ma)、喀且·达瓦宛嘎(KhacheZlabamN-gondGav)的《八支精要集广注·词义月光》(Pad仭rthaCandrik仭-prabh仭s仭N仭maAst仭ngahrdayaVivrti)等一些重要吠陀医典译成了吐蕃文,对“后弘期”,即10世纪以后的吐蕃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80.
黄树民先生(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的《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素兰、纳日碧力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以下简称《林》,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在当代中国研究的著作中,题目虽不张扬,却是一本颇为内秀的著作,就像冬日里一只热腾腾的“烤红薯”。林村既小也普通,但可供研究的价值却极为丰富深远。读者一剥开“书皮”,就会发现里面黄灿灿又香又甜的实在内容,甚是诱人。《林》书仅是一个闽南小村庄1949年后的民族志,对1978年后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德文富于戏剧性的生活记录是该书主线。显然“叶书记”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