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唐宋时期赤水河东北西南走向以东到沅江中游一带遍设边防溪洞。这片土地是云贵高原向中部高中山丘陵过渡带,由此而塑造了高度复杂的过渡性地理、经济与族系社会,致使秦汉以来中原各大政权皆难实质控制,成为唐宋王朝与南方、西南大型民族政权博弈的缓冲带。各方借助这里重山复岭的复杂地貌和“无大君长,纷纷籍籍,不相统制”的政治结构,争相拉拢或羁縻之。这一历史格局使得近六个多世纪以来,这片溪洞社会的结构与演变,除延续其内生传统特质外,也嵌入来自唐宋王朝与南方各大型民族政权互动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社区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呈现出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耦合。其生计资源配置中的特殊举措及文化策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真正的生态保护在于,选用最适用的文化对特定生态系统施加影响,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我国南方各民族曾经培育出了一系列的特优农林产品,如白蜡、桐油、油茶、生漆、葛藤、优质糯米等,并凭借这些优质农林产品曾经实现过我国南方地区的富裕和繁荣。可是,进入20世纪后,由于这些产品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只能以残存的方式在农村得到有限的传承和利用。与此同时,从国外引进的农林产品,或者是靠现代育种技术培育的农林产品却在极大的范围内置换了上述各种特优农林产品。这一置换在短期内虽然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却埋下了生态安全的隐患,使得相关地区的生态建设蒙受了损失。本文仅就传统特优农林产品的相关生态维护价值展开讨论,以便唤起世人的关注,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现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4.
厩肥作为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否有效及时降解事关生态系统的迅速更新和健康运行。生息在川西南高海拔地区的彝族,在面对低温、寒冷,而且气温变化幅度大,地底下存在着永久冻土层等环境要素,而致使厩肥降解困难的实情下,采取了特殊的厩肥处置和利用方式。这些厩肥处置利用方式,有效地规避了当地生态系统不利于厩肥降解的环境要素,提高了人们对当地资源的利用率,而又恰到好处地做到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推进所面临的水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凸显。其根本原因在于,城镇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城镇体"自身必须具备的截留、储养、净化和再生水资源的基础能力建设,更缺乏对水资源供给屏障带的认识、保护和修复。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水资源屏障带,世代生息在这一地区的人们,经过历史上的磨合,已经与所处生态系统高度适应,他们的文化对水资源的认识、利用和保护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已经在相关"文化生态"单元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得到了验证。换言之,正是民族文化策略,将原本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水资源样态,实现了跨时空重组,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确保"文化生态"单元内各生命体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