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957年六十四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参加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的期间,作了友好的会见,还讨论了各党所关心的问题——世界和平的问题,发出了一项庄严的而又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公报——和平宣言。这宣言指出了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帝国主义虽在力图发动战争,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且一旦战争爆发,它的破坏性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要增大百倍;但是今天世界的情况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改变了,由于各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拥有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力量,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坚持和平,战争是可以防止,而和平也是可以维护住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工农业的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已在全国各地方蓬勃地发展着,而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界自应赶上去,自应使我们的科学研究为这大跃进的社会主义生产服务,总结这一伟大的生产斗争的经验而予以提高,再从提高的认识中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更大发展;这自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就应克服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思想障碍——“厚古薄今”的思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对孔子思想的讨论,在原讨论的基础上,自又推进了一步,成绩是显著的!这,是由于大家在党的教育下,政治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党的百家争鸣方针之进一步贯彻,致讨论日趋热烈,讨论的内容也较前深入,大家从研究中既能发现些问题,又能提出些不同意见,启发大家作深一层的研究、讨论.其成绩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大家对孔子思想的探讨,在不  相似文献   
14.
刘节先生在《学术研究》1962年第一期发表的《中国思想史上的“天人合一”問題》这篇文章里說:“按照馬列主义的理論处理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已經有《中国思想通史》这部大著作做我們的榜样……我这篇論文,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中国思想史上的問題,这个問題就是‘天人合一’說。”这里,刘先生明白地把自己置于与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相对抗的地位。中国思想史和世界思想史一样,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的阶級与阶級斗爭之反映,  相似文献   
15.
(二)张载的辩证思想张载这样说:“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事有始,卒乃成,就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一屈伸相感,而利生焉!”他从肯定宇宙的物质性中,进一步探索宇宙现象,从探索中看到宇宙事物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則徐(字少穆,福建侯县人,1785—1850)在当时官僚地主阶級中是比較开明的,凡关于“民生疾苦,吏事废墜,人才賢否”他特別留意!且从留意中而认真的予以办理。由于他比較的同情人民,所以“儿童走卒,妇人女子”听到他来,‘輒曰,林公来,我生矣!”可知他对“民生疾苦”,比較关切,故当时人民对他是頗为爱戴!他“所行政”,坯“播諸歌謠,荒村野市,传之以为乐!”  相似文献   
17.
几点小意见     
在本刊創刊三周年之际,得到許多作者、讀者的支持和鼓励,并对我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期望。特別是厦門的王亚南同志、南京的孙叔平同志、武汉的朱劍农同志、广州的楊荣国同志都在百忙中给我們写稿。在这里我們謹向以上各同志和广大的作者、讀者致以衷心的感謝。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們将努力使本刊更好地成为宣傳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澤东同志著作和开展百家争鳴的园地。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分析意识形态领域里阶级斗争的规律时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林彪多年来打着“坚信马列”的招牌,实际上是贩卖孔孟的唯心论先验论哲学。他  相似文献   
19.
红薯,又称地瓜、甘薯、山芋等,为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根有白色、黄色、淡紫红色等,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红薯不但香甜可口,其营养和药用价值也很高,被医学家誉为“营养最均衡食品”。明代医家李时珍说:“红薯,补虚乏,益气力,  相似文献   
20.
(二)韩愈倡导性三品说是在维护当时社会的身分性,但其实质,他是肯定人性之为善——这一所秉赋于人的“客体的实在”。这客观存在的“五常之教”秉赋于人类而使人性之成为善,至人之所以为恶,乃是那属于后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