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4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50篇 |
社会学 | 4篇 |
统计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史学及有关历史文献中,史论即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评即关于史学自身如史家、史书、史学现象等问题的评论,其概念则显得模糊。为了推进史论与史评的深入研究,区分史论、史评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区分二者,我们可以把史评称之为史学批评,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楚人重史与长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4):1-5
先秦时期 ,楚人重史学 ,有优良的传统 ,申叔时论教导太子 ,重历史教育 ;左史倚相熟悉训典与百物及得失成败之故 ,裨益政治 ;屈原《天问》问及传说与历史 ,其历史意识卓然可观。凡此 ,对后世史学有很大影响 ,亦为先秦时期长江文化之一奇葩。 相似文献
63.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研究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有助于寻求更好的城市发展战略。本文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福建省九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分析测算,得出福建省各地市的经济联系还相对较弱的结论,其根本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同时,进一步把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福建省城市流强度值与第一产业值没有相关性,而与第二产业值和第三产业值有着较高的线性关系,且第二产业值对城市流强度值的影响略高于第三产业值,说明福建省对外经济联系至今还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还远远不够。为此,进一步提出了福建省各地市增强经济联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肩负着协同育人的重要使命,但目前仍旧存在教育参与者观念误区、合力成效不显、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可通过健全制度保障、搭建协同平台、完善评价体系等渠道予以推进,促进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发挥好协同育人作用,进而更好地落实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5.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需要各个文化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史学修养固然是史学工作者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全民族、尤其是知识群体所必要的,因为它是增强人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6.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学在经历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洗礼后,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里,我就历史理论领域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讲几点认识,和同行们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67.
瞿林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79,(4)
“直书”与“曲笔”,是中国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传统和学风。它们之间的对立,不仅反映了不同的治史方法,而且往往也反映着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在唐代史学中,这种情况是非常突出的。唐刘知几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中的《直书》与《曲笔》两篇,所发 相似文献
68.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先秦文献中保存着有关古代民族的活动及民族之间交往的记录,也保存着当时人们对民族和民族关系的认识.秦汉统一皇朝的建立,史学家对民族和民族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写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著作,而且把古代的民族观念发展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9.
<正>我不是研究民俗学的,只是偶尔也读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我对于钟先生的人格和他的学问都很崇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记得,白寿彝先生曾跟钟先生商量,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可以设几个研究室,其中有一个是民俗学研究室,还有民族学研究室、方志学研究室等。后来史学研究所受到规模的限制,只设立了史学史研究室和中国通史研究室。我还记得,好像第一次全国民俗研讨会,就是白寿彝先生请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淑娟老师协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