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主要讨论实验哲学中的一个价值学问题——检验证据的价值评价问题。作者建构了一个关于检验证据的价值评价的模型,其公式为:V(E)=(BE,SE,IE);作者讨论了函数的性质,以及BE、SE、IE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E的可信度BE对于V(E)值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作者又从科学实验的一般结构与逻辑的角度专门讨论了如何做出“干净的实验”,指出了“干净的实验”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举世难题。文章剖析了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演变,揭示了逻辑实证主义划界理论的预设以及它所面临的困境,为进一步研究划界问题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曾经被一些科学家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机械自然观”的世纪。因为,正是在19世纪里,不但那些从事研究的绝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对于机械论深信不疑;而且在19世纪的科学中,特别是在物理学和化学中的那些最伟大的成就,也几乎都是在机械论自然观的指导下取得的。而且,也正是在19世纪里,机械论自然观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人们普遍接受的世界观。尽管从某些重要的方面看,机械论在19世纪的遭遇,不象它在18世纪那样美妙。因为在18世纪时,牛顿纲领①曾一帆风顺地发展,不曾遭受到任何严重的威胁和挑战,科学中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发现都成了牛顿科学纲领的一个新的证据;因而在科学家中间,也不曾出现任何重要的机械论的反对派。而在19世纪却不同,当时科学中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已经构成了对机械论命运的威胁和挑战,在重要的科学家中间也已出现了机械论的反对  相似文献   
14.
论文针对刘洋和万小龙先生的论文《科学理论可检验性问题的新理解——兼与林定夷教授商榷》一文中所提出的商榷见解,对我所构建的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和检验逻辑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展开和讨论。表面地看来,我与万刘两位先生的分歧,是直接关于科学理论检验模型的分歧,但是,实际上,在其背后,却是关于科学理论检验的实际、逻辑以及其他方法论理论的分歧。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对相关理论做出进一步的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学的实际,批评了当前学术界试图混淆科学与非科学之界线的错误思潮,构建了一个与迪昂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思想相一致的科学理论检验结构的形式模型,对蒯因和拉卡托斯所持有的"混沌的整体主义"观念作出了剖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16.
对科学目标的理解,是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基本的问题。因为科学中所谓“问题”,无非是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的差距,而所谓“方法”,也无非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我们谈论科学的进步,这“进步”也只能被理解为向着目标的前进或接近。总之,科学的合理性——问题、方法、科学的进步、科学理论的评价与选择的合理性——的讨论,都离不开对科学目标的理解。有鉴于此,关于科学目标的讨论,愈来愈成为当代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