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3)
柯岩是当代一位永远勃荡着青春、以真诚和坦率讴歌着爱与美的作家。她将自己所有爱的热力献给了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爱不仅仅是同情,也是一种负责和献身。有所爱必然有所恨。因而作家不仅以真挚的爱心滋育着一切处于悲沉、稚拙的苦难中的人们,而且以高度的艺术自律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客观真实的美学风范,展现人生的真情真谛 相似文献
12.
13.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3,(2)
当新时期文学从历史沉思步入文化探索之后,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也就悄悄地滋生了。这种新的时代精神将其历史不仅仅停留在社会政治的层面上,而且深入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在此,所谓的时代精神也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对社会革命的呼唤或当今一些对社会改革的颂赞,而且还是文明更新意义上的对整个民族文化心理及其相应的精神面貌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4.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0,(2)
也许是一种执着的偏爱。在大力倡导文学作品必须给读者奉送精美的精神食粮的今天,促使笔者情不自禁地再次赏读了柯岩的作品。面对她创作成就取得的原因,特别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孜孜不倦的美学追求,做一番认真的透视,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1,(3)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又是着眼未来的事业。历史告诉我们,任河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教育,不能没有教育的承担者——教育人才。特别是今天,新技术革命的外部冲击,改革开放的内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需要,这一切,都对教育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发展教育和科技成为 相似文献
16.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0,20(4):183-184
《张晏斌散文随笔》可以说是对鲁迅开辟的体验底层的传统的继承和对当今文学背弃这一传统的反拨。这部散文集的大部分 ,用作者自已的话说 ,是“以我所熟悉的故乡那个小村庄为观照物 ,以村庄上的种种人和事为写作对象 ,叙述其在极左桎梏下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及其在新旧交替阶段的流变和转化” ,“用文学的形式 ,去热烈地歌颂 ,去猛烈地摒弃”。我们真得感谢作者这份诚挚的底层关怀。极“左”路线笼罩下的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 ,不再如贺敬之所“放声歌唱”的那么富有诗意。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去叩问和反思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对于农民命运的反… 相似文献
17.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7,(1)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女性,从这块浸透着泪水的土地上艰难地走来。带着痛苦的沉思和酸涩的反刍,带着扭曲后的挣扎和复苏后的追索。简直是毫无遮掩地赤裸着侵入我们的认识视野。许多时候了,人们对婚姻爱情题材已有见仁见智之说。而促使笔者重新议论张弦小说中的女性系列,许是这爱情之缘的“爱情”吧。我时常被她们所激动。在作家的艺术生涯中,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张弦有他孜孜不倦的探求。作家“应尽快地找到自己,弄清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能达到一个什么境界,然后下决心在自己的‘领地’上耕耘,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 相似文献
18.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86,(3)
“一个诗人越是富有天才,他的作品就越是普遍,而这些作品越是普遍,就也越富有民族性,富有独创性。”——别林斯基人民、土地、草原、河流构成了一个绚烂多姿的世界。到处是生命的喧嚣。张承志太热情了。他以他那冲腾在内心的对北方的强烈的感情,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科学和神话相互交织的时代、一个思辨的时代、一个行动的时代。他还以他那神奇的画意笔触,在天与人之间重建起和谐,满足了我们对于所要委身的各种价值的简直是不顾一切的追求。是的,他在创造。他在创造对象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己。 相似文献
19.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2)
邓小平同志曾于1989年3月深刻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这里所指的教育,当然不只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确系一个重要的方面。近几年来,文学作品尤其是影视创作越来越注重把镜头对准教育题材,力求形象地展示“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和“讴歌人民教师”的神圣主 相似文献
20.
柏文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4)
像新时期许多优秀小说一样,张弦的女性系列小说正因为没有去简单地趋奔某种社会观念或说教,而总是以一种近似原态生活的潜心刻画,才使其作品显现着多维关系的复杂统一。凡属真正以人为思维中心的文学,恰恰不能把这种多维统一的关系用解析的方法还原为简单的诸如好坏、善恶、是非等等对应性道德关系。唯其如此,读者才尽可能的在作家开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