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地区金融机构法律职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的法律变迁,在战后五十多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紧缩金融机构、严格管制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第二,立法上实行银行严格分类、专业分工而经济实践中的混营制度;第三,立法与经济实践的一致,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透视宋代的土地兼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 ,宋初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是宋代土地兼并兴盛的根本原因 ;宋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的发展已对宋政府形成一定的威胁 ,于是不得不采取种种“摧制兼并”的举措 ,但是由于土地交易的频繁急剧及其官僚豪族的阻挠 ,这些改革终究都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两宋土地交易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土地交易非常活跃 ,有复杂灵活的交易方式 :绝卖、活卖、倚当。与此相应 ,在法律上有关土地交易的程式化要件、实质性要件及相关诉讼问题规定得都比较完备。程式化要件有先问亲邻、订立契约、纳税投印、过割赋役。实质性要件要考虑交易人的意愿、权利能力、是否离业等因素。本文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双重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基督教开始世俗化,具体表现为新教的产生及其对英美国家法律理念的影响。新教奠定了近现代英美法律理念,以英美的废奴运动为例可以证实基督教对世俗法律文明的推动作用,直到当下基督教仍然是英美国家世俗法重要的道德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古代经典故事中对于有关亲情的案件,会运用几乎相同的法律逻辑来处理,这反映了"容隐"思想是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人性.中国古代构建的容隐制度体现了对亲情人伦的体恤,西方古代和近现代法律中同样都有"容隐"思想的体现,当下中国社会相关法律制度中缺失"容隐制度",我们应该重新建构体现"容隐"人道思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柴荣 《中州学刊》2012,(4):13-17
政府的服务属性是从政府产生那天起就应有的属性。人类一直都在通过不断地追求政府"应然"层面的服务目标实现其"实然"的服务属性,政府应该定位在服务的角色上,在西方传统理念中它表现为社会契约的达成,近代它纠结于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定位,在中国古代表达为"民本"思想,近代体现为"为大众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都更加明确了要追求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柴荣 《河北学刊》2007,27(1):210-213
民国时期的民法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民法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对民国时期的民法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体现了世界民法社会本位的新思潮;其继承清末变法修律的传统,凸显了西方民法理念与中国传统民事习惯进一步磨合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固有民法”是近代以罗马私法为参照产生的概念,其所对应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有关婚姻、家庭等身份关系和商品交易等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中国“固有民法”和罗马私法在表达形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罗马私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体系化的民法典形式,并为后世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提供了理想模本.而多层次的中国“固有民法”以成文法典中零散的相关民事规定、民事习惯为主要表现形态.中国“固有民法”与罗马私法用不同的民法表现形态追求着“诚信”等相同的法律理念.近代以来,中国继受了以罗法私法为源头的德国民法典的表现形态.对中国“固有民法”和罗马私法两者之间差异性、相同性以及融合性的研究,其目的是寻找中国近代以来继受德国民法的本土资源,以期为当下中国民法体系的完善提供中西比较视野的逻辑支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土地抛荒问题日趋严重。根据对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的调查发现:由于受农民对承包地权属认识不清、流转意愿不强等非制度因素,以及法律对土地流转的限制较为严格、承包经营制度僵化、农业税收杠杆失效和抛荒法律成本低等制度因素的影响,农村承包经营地流转率较低,直接导致土地大面积抛荒的后果。为此,盘活土地资本、促进土地流转,构建土地使用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土地法律和政策,在未来中国土地制度安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