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的“象思维”及其原创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思维”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的概括,其首先体现为《周易》的“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悟性的“象思维”是比西方理性的概念思维更为本原性的思维,它的动态整体性和诗意的灵动性是开启一切原发创生性之源。对“象思维”的探究,不仅意在从思维方式上揭示中西文化的本质区别,更提示着:对中国今日成就的文化反思,不能不特别重视中国当下原创性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一九五六年,董每戡先生在中山大学作了一场关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专题学术报告。讲稿于次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以《三国演义试论》为题出版。在五十年代,试图用马思主义的观点对《三国演义》研究,就笔者所见,当时发表的论文并不多,作家出版社出过一本《三国演义研究论文集》,字数不过十三万五千;个人专著则只有孙昌熙著《怎样阅读〈三国演义〉论集》和董每戡先生这部《三国演义试论》。董先生的《试论》在这些著作中是突出的一本。它触及到《三国演义》的时代、作者和艺术诸问题,对《演义》中较为敏感而引起争议的诸如正统观念、忠义观念、爱国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43.
1邮电通信是社会的基础设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邮电通信和交通并列为“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一,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邮电通信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缩短时间和空间,加速了社会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效益。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经和能源、原材料等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三大支柱。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竞相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产业。据有关资料介绍,进入70年代末期,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耗、能源逐年下降,而信息流量却在迅速增长。由于我国信息产业不发达,则出现了与此相反的结果。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三大要素中,我国单位GNP的物耗、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5倍,其中电力消  相似文献   
44.
深圳经济特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是从定义出发凭空设想,而是从特区的实际出发,从8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探索、试验,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才初步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5.
<正> 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的外国哲学史研究,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为社会主义四化事业做贡献的精神,也象其他哲学学科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粗略的统计,近五年多时间所出版的外国哲学史论文、专著、译著,以及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以往的三十年。从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看,更是今非昔比。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一直到十九世  相似文献   
46.
<正>人才的成长除了其内在规律性之外,还受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成长的外在规律性,也就是人才成长的社会规律.人才成长的社会规律主要有顺势成才规律、竞争成才规律、合理流动成才规律等.  相似文献   
47.
熟知的说、听、写蕴含着陌生的思的深刻问题。西方哲学20世纪的“语言转向”就包含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中国先贤如孟子、庄子都曾相当深入地涉及这些问题。尤其庄子,既看到语言的遮蔽性,又洞察到语言作为构造世界的“道”之环节。海德格尔对传统逻格斯的解构,开辟出新的视角。人作出本真的说、听和识别是否本真的说、听,都要破除种种遮蔽。语言与说、听相互为本。“语言是存在的家”,其语言是“道说”的语言,是诗化的语言。在“语言转向” 中,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代表把语言本体论化成神圣化的倾向。维特根斯坦和德里达代表把语言纯符号化乃至虚无化的倾向。但两者在破除逻格斯中心论的迷信和开辟哲学多元创新上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知识论研究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知识论研究的哲学之维如何确定。知识是科学问题,知识论是与科学关联的哲学问题,两者的界限涉及哲学如何保持独立性和不被科学化。知识论是近代主体性扩展的哲学一支,是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知识合理性作哲学论证的,但知识论本身无力克服唯科学主义和唯技术主义,所以有人本的非理性思潮的兴起,因此又出现如何看待知识论与人本哲学思潮的关系问题。其他值得关注的,还有与西方哲学史整体联系的“爱智”与知识论的关系问题、知识论研究中怀疑的作用及其意义以及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诸问题。  相似文献   
49.
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树人 《河北学刊》2007,27(5):21-25
重新打开被西方中心论长期遮蔽的"象思维",是把握中国传统经典本真的需要。"象思维"是人类最本原的思维,是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又是富于原创性的思维。语言逻辑都经过"象思维"孕育而产生。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语言文字和逻辑产生之后,由于其语言文字在符号化中仍然保留象形性根基,以及在中国经典《周易》中,把中国成熟的思维方式显示为"观物取象"和"象以尽意",这就使得中国易、道、儒、禅经典都主要是"象思维"产物。用概念思维可以透彻解读西方形上学经典,却未必能透彻解读中国诸家经典。中西两种思维的不同,源于在"轴心时期"产生的基本理念的不同。西方形上学理念从亚里士多德以降均为不同实体,显示为实体性、对象性、现成性。而中国的太极、道、心性、禅则显示为动态整体的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现成性。把握实体,需要用理性的逻辑的概念思维,如定义、判断、推理等。而把握动态整体或非实体的太极、道等,则需要用悟性的诗意联想的"象思维"。历史的经验教训是,在我们打开逻辑概念思维这扇窗户时,却错误地关闭了"象思维"这扇窗户。今天,在我们重新打开"象思维"之窗时,决不是要像某些人那样把逻辑概念思维之窗关上。我们应记住徐光启的箴言:"会通以超胜"。  相似文献   
50.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留别》)是李白最具艺术魅力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于天宝四年(745),即诗人被唐玄宗“赐金还乡”,离开长安,到达东鲁的第二年。其时正是李白思想上最抑郁苦闷的时候,那种遭受谗毁的激愤,壮志难酬的哀伤以及对前途的迷惘,是那样的无可排解而又不得不伺机予以宣泄。《留别》就是这种情绪的宣泄。因此,探讨这一作品的思想意义,对于我们认识李白,理解李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研究者过分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又忽视对李白思想发展变化的全面考察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