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英国人贝尔边境工作经验丰富,很早就对西藏兴趣浓厚。1908年接管西藏事务后,即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西藏的联系,特别是在十三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期间,二者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与“友谊”。作为英印边境骨干官员,贝尔通过对西藏所谓的援助和“现代化”,成功地实施了英国的一些殖民政策,形成了英国渗透西藏的新模式。因此,有必要对英国侵略西藏过程中的实施者予以详细研究,希望可以管窥此一历史时期英国对外殖民方式,以期拓宽英国侵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组建伊始,《申报》就予以了热情洋溢的报道,不仅内容多、数量大,而且范围广、事项多.但皖南事变后,出于各种考虑,《申报》对新四军的关注和姿态则由支吾非议到支持“正统”舆论.其后,透过日伪控制时期《申报》对新四军的竭力诋毁,却依然可见新四军活跃的身影.《申报》中新四军的形象虽然前后迥异,但其传达出的信息却客观反映出:新四军抗战绝非“游而不击”,而是一直在积极抗战.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人贝尔与十三世迭赖喇嘛结识于达赖流亡印度期间,贝尔通过笼络达赖成功地实施了英国的一些殖民政策,最终使得中国的西藏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国际化的局面。贝尔开创了侵略西藏的新模式:刻苦学习藏语;精心培养藏人助手;对藏人施以情感攻势,假“友谊”之名施以小恩惠笼络西藏当局,实为攫取西藏利益,竭力为英印当局牟利。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前半期,英国驻锡金政务官古德在任期间,积极对西藏进行军火供应,严重妨碍了中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古德利用其职位优势,周旋于复杂的英国决策部门,挑战软弱的中国中央政府,蚕食西藏的核心利益。依靠军事援助强化外交,通过外交攫取权益。古德是精明的,他深谙西藏问题只是英国钳制中国的一张牌,而对藏军火供应则是这张西藏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梁忠翠 《唐都学刊》2013,29(5):101-104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民办大报关于中共的报道颇有“暧昧”意味:一方面追随国民党鼓吹剿共,并造谣侮辱中共,另一方面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中共形象。这种摇摆不定的舆论态势主要基于其对时势的认识,以及自身商业机制运转使然。然而站在中共的立场上,即便有维护中共形象的个案的出现,但大批量的攻击中共文章的出笼,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俄新的角逐地,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考虑,急欲北进,而利用宗教不断向西藏渗透侵略势力的俄国,意欲有所进取。双方在外交斗争上各说各话,心口不一,彰显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思维。英俄相争西藏利益的结果是,意志坚定的英国依靠寇松、荣赫鹏积极的武装政策与军事行动,占据上风,俄国则因日俄战争暴露其虚弱一面,而处守势。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俄新的角逐地,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考虑,急欲北进,而利用宗教不断向西藏渗透侵略势力的俄国,意欲有所进取。双方在外交斗争上各说各话,心口不一,彰显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思维。英俄相争西藏利益的结果是,意志坚定的英国依靠寇松、荣赫鹏积极的武装政策与军事行动,占据上风,俄国则因日俄战争暴露其虚弱一面,而处守势。  相似文献   
19.
梁忠翠 《民族学刊》2014,5(4):47-52,115-117
晚清政府的藏务实施令西藏地方上下丧失信心,十三世达赖喇嘛对此亦感不满,精明的英国人则借机拉拢、引诱十三世达赖。1910年十三世达赖离境出走印度,至1912年5月,前后在印度境内停留两年。此事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十三世达赖喇嘛产生了依托英国的思想;第二,英国笼络扶持西藏上层势力的模式取得了成功,之后西藏宗教领袖出走印度成为其政治诉求道路的选择之一。当然,人们不能过分苛求生逢乱世、面对乱象的十三世达赖会超越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报道篇幅非常多,主要集中于她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妇女运动、人道主义救助等方面的活动与贡献.<新华日报>之所以重视宋庆龄是由于:她的诸多言行契合中共的政策及主张;报道能破除国民党宣传媒介对她的封锁,正视其功绩;她能够为中国及中共赢得海外友好人士的道义支持与物质援助.<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着力宣传既增强了<新华日报>的影响,又加深了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相互间的信任.历史证明<新华日报>对宋庆龄的宣传运作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也是战时舆论状态下国共媒介话语权角力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