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湖北省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的规模稳步扩张,利用外资的质量进一步优化,“走出去”的外向型经济逐步向宽领域、多层次深化。同时,面对湖北省对外开放存在诸多障碍性因素,我们必须破除内陆意识,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优势,破解制约利用外资的瓶颈,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精品名牌,设立与对外开放相适宜的专项资金,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2.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23.
难以相信,她已有75岁高龄;难以相信,她每天仍然骑自行车上班;难以相信,她那纤弱的手中竟制造出当代中国许多气势雄伟的建筑。 她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炜钰教授。她那慈祥的面容,花白的头发,睿智的目光,处处透出一位知识女性特有的风度。  相似文献   
24.
论庄子的礼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反“礼”是自司马迁以来学者们的共识。但礼作为一个深度结构概念,是“礼质”与“礼文”的复合体,庄子对礼的态度是与礼的深度结构相对应的。他反对世俗之礼即在礼的外在形式层面上对礼持否定态度,但在礼的深层结构“礼质”的层面上,则肯定了礼学中的顺从精神,张扬了礼的秩序意识,认为礼中的尊卑秩序与宇宙秩序是一致的,是大道之序的人间表现。  相似文献   
25.
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从礼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论证了礼的合法性依据.礼的外在形式具有缘饰人性的功能,它既可以满足人性对审美的欲求,又符合政治生活中辨异目的.通过对礼义的学习,以及礼对人恶劣情欲的抑制,在逐渐积善和化恶中,促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从而使理想人格得以养成.  相似文献   
26.
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国企的资产总量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西藏国企承担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西藏国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实现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建立新体制、新机制上的突破,推动西藏市场经济体制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对推动西藏国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现代性是对现代社会文化精神的观照,也是对与传统相对立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特征的概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可以看到,尽管传统文化没有建构出反思的主体,也没有提出过类似新教伦理中的职业观念,社会生活也缺少理性化的或合理化的建构,但依然存在走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由此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视域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8.
礼的制度设计是靠人的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礼的实践性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体作为礼仪制度的承担者,有把外在礼仪制度内化为人的德性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成就德性的社会化过程中,人的原始生命得以扬弃,文化生命得以升华。“学”与“教”是推行、灌输礼的有效机制,礼的形上本源价值与礼的繁文缛节具有不即不离的性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9.
试探剽窃的成因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的剽窃行为已成为公认的“学术蝗祸”。我们应从“量”和“质”两方面对剽窃行为进行立法界定,探究其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环境,彻底遏止剽窃现象。  相似文献   
30.
在王夫之看来,易与礼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讨论易与礼之间关系时,王夫之追溯了周王朝的政治基础,认为"周以礼立国,而道肇于<易>."①也就是说周礼的各种原则,是蕴含在<周易>中的,<易>是礼的源头.在历史上,将<易>与礼联系起来,并不是王夫之的创见,这是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观点.当晋侯派韩宣子去鲁国行聘礼时,韩宣子观<易象>与<春秋>,就曾慨然称许:"周礼尽在鲁矣."②同样,在<易传>中,以礼释易的解释倾向也时有所见.王夫之在<易>与礼之间关系方面的创见,在于他对<易>为礼的源头作了新的论证,并认为以礼释易之所以可能,就在于易与礼之间有着一种普遍理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