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2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王夫之看来,易与礼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讨论易与礼之间关系时,王夫之追溯了周王朝的政治基础,认为"周以礼立国,而道肇于<易>."①也就是说周礼的各种原则,是蕴含在<周易>中的,<易>是礼的源头.在历史上,将<易>与礼联系起来,并不是王夫之的创见,这是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观点.当晋侯派韩宣子去鲁国行聘礼时,韩宣子观<易象>与<春秋>,就曾慨然称许:"周礼尽在鲁矣."②同样,在<易传>中,以礼释易的解释倾向也时有所见.王夫之在<易>与礼之间关系方面的创见,在于他对<易>为礼的源头作了新的论证,并认为以礼释易之所以可能,就在于易与礼之间有着一种普遍理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
论荀子礼学的深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荀学的核心观念,荀子对礼的深度结构作了多方面的论述。从人间层面看,当礼作为社会秩序的依据时,它的深度结构体现的是社会交往理性;从形上层面看,作为根源性的不易之理的礼,是一种“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客观原则在宇宙万物之中的显现。苟子对礼的超越性的论证,重新确立了礼在人间的权威。与礼的深度结构相对应,礼的表层结构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3.
34.
在社会发展合理性中,儒家追求与天道相一致的社会秩序,认为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体现为社会制度是一个有“因”有“革”的损益过程,包涵了与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内容。在他们看来,合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有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两个层次,这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5.
毛泽东的文化观浅论陈轶佳,梅珍生,李海燕自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踏入神州大地的第一天起,就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对昔日的中国封建文化进行反思。于是,在近现代的中国思想史上,就出现了所谓的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西体中用、固守儒学等各种文化纲领。但它们都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36.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就是法制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新的企业形态的不断涌现,我国建立并颁布了大量的企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为企业依法办事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未完全确立,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暧昧,企业间缺乏平等竞争的观念,致使许多企业法规如同虚设,不能有效地约束企业行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产权与权利主体我国的企业形态尽管种类繁  相似文献   
37.
“天行健”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内证和外证,揭示出“天行健”被误读了两千年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38.
从民主的本质层面看,道家学说与现代民主具有多方面的融通性.民主之所以诱人,在于它提供了个人自由选择的观念,道家的自化、自为、自正、自朴等,正表现为对个人自由选择的推崇;强调人的平凡性是民主政治的前提,也是道家对人性的一种基本判断;道家讲求物的道性平等,是以尊重物的差别性为前提的,这与民主理论中强调平等与差异相统一的原则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9.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主旨,它涉及到道与自然两个关键概念。道家的道描述的是自然规律的秩序,体现了宇宙内部及宇宙背后固有的力量,但也带有浓厚的人间理想政治的诉求。自然既指向事物的内在秩序,也包括人们把握事物本性的方式;体现了道与物的关系;它还承载着个体心灵自由的意蕴。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道家思想中,自由意味着个体将生命当作无功利的游戏,"游"就是生命的本质。尽管每个个体的自主性会对他者产生制约,但个体之间是"不足以相役,不足以相君"的。道家"自由"的"原点"就是要合于"天钧"与"道"。有己、私智、语言等是自由与逍遥的限制因素。道家要求个体超越于"心知之灵";依从各自的条件,"各如其分",各"凝其神";超越一切功利的关系,"以无用用无用",最终与道相合,休乎天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