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6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7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15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187篇 |
理论方法论 | 74篇 |
综合类 | 483篇 |
社会学 | 104篇 |
统计学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64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是一部忧患之作,他在后序中谈到现在的社会在他的心灵九境中,属于“由观照凌虚境,而向其下之感觉互摄境,以高速的外转、下转”的过程,其后果可能会造成人类的灭亡。本文引述马克斯.舍勒与福柯的相关论述以与唐君毅相对比,指出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性,以证明唐君毅“心通九境”中的忧患意识内涵的丰富与深刻,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2.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里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上传下达、组织与沟通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和组织管理部门的原因,他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包括个体挫折与组织挫折。高校学生干部应该通过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平和适当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应对工作受挫,并在挫折中发展与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33.
行为理性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念建构的理性形式,它以观念形态显现人的行为目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方式,是理性把握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最高形态.它在更高层次上整合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使理性成为一个整体.认知理性追求的是"真"、价值理性追求的是"善"、行为理性追求的是"美".真、善、美的统一是合理性的最高境界.公共政策是行为理性创造出来,对人与客观世界未来关系观念建构的主要形式.从行为理性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它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规范性的统一.三者统一的承载体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目的,同人类社会发展沉淀的社会规范具有高度的重合性.要实现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必须无差别地赋予人民群众中不同阶层和群体公共政策的初始话语权,使他们在公共政策议程建立、公共政策方案设计与选择和公共政策合法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人终生发展的需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35.
36.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育人在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转型路径上的人性化、时代化和数字化本真意蕴,从教师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的育人效果而言,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7.
38.
39.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黛素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6):56-59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0.
网络交易侵权纠纷不断,网络交易服务平台提供者究竟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网络交易服务平台提供者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上相关国家与地区的法律发展进程,总结出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