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法律秩序与伦理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秩序与伦理效力樊浩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运作,必须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伦理价值的合理性问题,一是伦理运作的效力问题。前者是伦理至善与社会正义的价值平衡问题,后者是伦理对人的行为与社会秩序干预的力度问题。伦理运作的效力是伦理调节社会生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韦伯关于“新教资本主义”的“理想类型”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两大伦理—经济理论之一。“理想类型”以柏拉图的“理型”为哲学向度和形上资源,以宗教学与伦理学的合一为方法论特质。在道德哲学方面,它建构的是“宗教—伦理—理性经济行为”的三维实践理性结构和“最好的动力—最强的动力”浑然一体的二维实践意志结构。三维实践理性结构与二维实践意志结构形成了“理想类型”的道德哲学品质。由宗教—伦理—理性经济行为构成的三维结构,比起伦理—经济行为的二维结构,对以新教为文化背景的资本主义文明具有更大的理论合理性与历史合理性,但如果将它泛化为超越文化传统的“理想类型”,便潜藏着深刻的逻辑矛盾和学术危机。  相似文献   
53.
五伦实体与人性认同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两个支点.如果说五伦实体是对整个伦理实体与各种关系的设计,人性认同则体现了儒家德性对道德主体的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五伦实体从社会整体方面对伦理生活作出规定与设计,而人性认同则从道德的主体方面对个体道德作出规定与设计.如果说,人性是儒家德性精神的本体与潜在的话,五伦则是这种本体的外在与自在.从逻辑上说,人性认同与伦理实体的设计应当是各种传统的伦理精神的基础与前提,然而对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比较发现,其它任何一种传统的伦理都没有象中国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那样把人性提高到如此重要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传统的伦理象儒家伦理那样对人性进行过那么深入特久的讨论.人性认同更加清晰地体现了儒家德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54.
中国式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着三大难题: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西方价值观冲击面前的无力感;传统与现代冲击中的无用感;现实操作中的无位感,使中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于是,中国道德教育就面临三大课题:世界化;现代化;现实化.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道德教育的这三大课题在理论上的要求就是要实现三个接轨:中国与世界接轨;传统与现代接轨;理论与现实接轨.实现这些接轨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部或切入点.为此,就必须在中国道德传统中寻找根源动力与源头活水,并对此进行创造性的转化,确立起中国道德教育的价值结构与运行原理,寻找到现代道德教育的民族道路.  相似文献   
55.
“天人合一”与“神人合一”是中西方文化精神模式的特点,它既是中西方文化的最高精神指向,又是最后归宿,还是中西方文化的精神体系。进行二者的比较,有助于对中西方文化及其价值的真切把握。一、中西文化中的天道与上帝天、帝、道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存在两、三千年之久了,这些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并紧密地关连着社会与人生。只是由于近代以来学术重心向科学转移,这些观念才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天”的观念一开始是与“帝”的观念相联系的。天帝作为至高神最初出现在西周初年。在周代的封建统一王朝建立之前,天帝可能是周人与殷人各自的氏族神,但相应于周统一王朝的建立,周人已不再视天帝为有所偏袒的神灵,  相似文献   
56.
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基因伦理是一种道德哲学革命形态的高技术伦理,具有技术革命与道德哲学革命的二重形态和二重本质。据此,基因伦理的文化反应,不应当局限于对基因技术的发展提出伦理批评和伦理战略,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学术任务是进行道德哲学革命的理论准备。应当用拓展了的发展伦理学的方法,而不是常规伦理学的方法进行基因伦理的研究。基因技术发展导致道德哲学革命的最深刻的原因,在于它颠覆了“自然人—自然家庭”这个“文明时代”一切道德哲学的基础。现代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具有三种形式。在克隆人未成为文明主体的时期,未来道德哲学的形态,将是“自然人—技术人”共生互动的“不自然的伦理”和“不自然的道德哲学”。  相似文献   
57.
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义”,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方向是“利”,“义利合一”就是在“作用方向”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伦理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组织“合力”,经济冲动力对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点是个体“活力”,“活力”与“合力”的互动整合,就是“作用点”意义上“冲动力的合理体系”。平行四边形是“冲动力合理体系”的“力”学模型,从中可以演绎出伦理冲动力—经济冲动力辩证互动在结构、原理、体系三方面的“力”的法则和“力”的原理。  相似文献   
58.
道德价值的冲突是当今中西方文化撞击的核心。中西方道德各有其深厚的源头活水,这就是“中国四德”与“希腊四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道德价值体系,就必须追踪到中西方道德价值的源头,在比较、选择、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中国道德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59.
管理的文化力与人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的文化力与人文管理樊浩当今之世,人们愈益接受了一种流行的观念:管理是一种科学。然而在"科学"被普遍化而当作哲学上的价值标准的时候,这种标准本身也因其概念的模糊而变得不科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科学是自然科学,推而广之,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  相似文献   
60.
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养传统与道德自我的建构樊浩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1.伦理─道德的矛盾与道德自我的意义在中国伦理型文化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二律背反:一方面,在道德的发展时期,传统道德的全部努力是为了实现社会生活的道德化。然而其结果却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建立一个圣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