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政府决策”与“社会过程”在改革的年代,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经常会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已经知道现行体制是缺乏效率的,为什么中国政府还不采取措施进行改革?”人们提出问题的场合可能有所不同,针对的问题有时宏观一些,有时具体一些,一旦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总会有人以某种方式提出类似的问题,总是似乎改革只取决于某些人的决策.  相似文献   
32.
樊纲 《经营管理者》2011,(4):108-108
现在,“民工荒”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里,我讲一个问题,即工业化进程根本核心是劳动力转移问题。现在按照官方的统计,中国有40%到45%的农民。  相似文献   
33.
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 ,分析了中国企业虽然技术、资金、人才不如发达国家 ,但却拥有“穷”“土”“后”的竞争优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强化成本管理 ,选择扬长避短的战略是发挥后发优势、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目前 ,当务之急是改造国有企业 ,实现其资本的市场价值 ,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为此 ,我国企业不应盲目追求高新技术 ,而应以能否发挥我们的竞争力作为选择技术的依据。同时 ,应正确认识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 ,注重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竞争  相似文献   
34.
樊纲 《人力资本》2008,(1):12-13
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走势,更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的CPI持续上涨,让不少人感受到了物价的压力。那么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让CPI放慢脚步吗?2007年还是一个难得的大牛市,股指从2000多点最高飚升至6000多点,许多投资者都在期待2008年奥运概念下的中国股市,而从紧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影响明年股市的走向?2007年,还有一个不断上涨的数据是房价。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房价全面普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能够让房价降下来吗?  相似文献   
35.
樊纲  黎冲森 《经理人》2008,(11):104-105
我对未来有什么看法?对未来的看法取决于现在的看法,而现在的看法也存在争议。有人对企业现在面临的市场状况用“浩劫”来形容。但我没这么悲观。我们不妨来讨论二下现在的形势。  相似文献   
36.
小企业产权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50%;同年年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写进了党的纲领性文件。在1992—1993年,股份制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实现了一定的突破。接着,从1994年开始,一些地方开始自发地尝试通过产权重组?..  相似文献   
37.
马立诚的新作《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写得十分生动,读来一气呵成。这本书用大量确凿的史实,记录了中国私营经济最近几十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记录了围绕私营经济的理论的演变与突破,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8.
城市化:下阶段经济增长的一大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城市化水平过低所产生的问题 过去20年,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个因素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不仅使1.5亿-2亿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非农产业,收入得以提高,而且使中国的市场得以扩大。  相似文献   
39.
经济学之路     
屈指算来,我学习经济学已经有24年了.它从在东北下乡的年月开始.  相似文献   
40.
经济学研究中发生的一些理论争论,有时症结往往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系统理解,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相互关系及其在理论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理解。比如,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也可称“总量短缺”)究竟原因何在?是由“需求过大”决定的,还是由“供给不足”决定的?由于超额总需求或总供求缺口=总需求-总供给,因此两种观点似乎都符合基本变化关系并似乎都能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争论的主要症结就在于理论逻辑和概念体系方面的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弊病而论,既有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供给失控的问题(从而引起总需求膨胀),又有生产效率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之类的问题(从而引起总供给水平低下,或称“总供给不足”)。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