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9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23篇 |
人才学 | 36篇 |
人口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252篇 |
理论方法论 | 37篇 |
综合类 | 728篇 |
社会学 | 79篇 |
统计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进入大学是个体人生中一项重要的生活事件,但它同时也会使大学新生要经历自身和环境关系的多方面改变,这种改变必然给他们带来压力和挑战,引发入学适应问题。建立和完善个人社会支持系统,并积极主动地利用其中的资源,是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2.
有效地评价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经过实际调查和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AHP模型,得出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13个因素在整体评价中的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表明该模型得出的结论能更准确、更清晰地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3.
在日语学习中,因受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的限制,听力被认为是提高日语水平和成绩的一大难关。作者遵循听觉系统中听力的解码理论,以一年一度的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题为例,提出并具体分析了提高日语听力的三种模式———预测法、捕捉法和贯穿法,并指出运用这些技巧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期望学习者能克服心理障碍,讲究科学的方法,把这些模式积极运用到平时的训练和测试中去,以此来提高日语听力水平和成绩。 相似文献
104.
段金菊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2):194-198
湘西土家语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起步比较晚,信息化教学设备也较为落后.通过对这一地区开设有土家语的学校进行调查来了解这一地区的土家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目的是使这一地区的土家语教学能与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合,使土家语及土家文化能借助信息技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5.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解释和说明宇宙乃至社会人生的一套普遍运用的符号系统。作为一种普遍的宇宙观 ,阴阳五行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先秦各家各派的一个基本背景与前提 ,在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 ,一直是精英思想家们用来解释其宇宙观的基本概念 ;而在祭祀、丧葬、占卜、风水等各种民间一般行为仪式中 ,在对民族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医药、烹调等实用知识中 ,阴阳五行观念也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理论基础。本文常识运用文化学和符号学理论 ,从区域文化、表意象征符号与生命体验的角度对阴阳五行学说做一概览性研究 ,并通过对其话语支配权力的分析 ,揭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唐君毅指出,人的心灵对于有价值的对象会自然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好善恶恶、愤悱向上之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即知即行的心灵活动。它所感知的价值理想,作为既真实又应当的命令,先实现于内心,再求被实现于现实世界。人的生命心灵中原始的至性至情能超越"我执"的限制与封闭,而达至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情共感。这便是"分别我执"的超越,也是心灵的感通。唐君毅指出最充实圆满的宗教精神能展现天地人三才之道,源于人之精神超越性的最高表现。他以"超越的感通"来表示人的这个超越向上的向度。我们可以用唐君毅描绘人之仁心客观化为天心的历程来表示人在此的超越性。这是一种对人本身之"无限心量之具体内容"的深切领悟。如此向上超越感通的信心便是来自于人性中愤悱向上的好善恶恶之性情。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保障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其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突出,对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尚未形成。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审视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遵循新公共服务理念,能够将对创新性涉农智力成果的保护建立在确认农业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平衡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并通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利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专有权利保护和社会利益平衡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08.
品类个性的形成与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民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2):94-99
现有产品分类法没有反映消费者品类需求的差异,不能很好指导行业营销实践,而品类个性的提出为品类特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研究对影响品类个性形成的因素以及品类个性对品牌个性和品牌传播的影响进行逻辑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解释品类个性形成和作用机理的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消费需要类型、产品物理形式和产品生命周期等3个因素影响了品类个性的形成,所得到的品类个性可采用维度的方法描述。品类个性对品牌个性的选择和品牌传播的设计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9.
中古均田制度的农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99-102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它的兴起与发展,与中古时代社会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联系:均田制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相关联,既是中原既有生产关系与少数民族新型社会形态相结合的产物,也与民族迁徙而引发的农牧结构大调整和农牧技术的大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见均田制实施与隋唐盛世之联系。 相似文献
110.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既关系到当前中国制度变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又成为社会伦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伦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合理秩序,促进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基于如上认识,本文分析了制度和制度伦理的基本含义,阐释了制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了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制度伦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