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贾府中真正引起“文学轰动”的是刘姥姥○邢夫人最大的“出色处”在于敢于把事做到“不是人”的地步○大观园里的漂亮丫头之美是“异性美”兼“奴性美”,这群丫头的后裔至今不乏  相似文献   
12.
“知识爆炸”当年曾是个很流行的褒义词,针对的是由“文革”造成的愚昧无知现象。那时,中国确实到了无知的边缘。用之于“三大革命”(即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那一点“知识炮弹”,也大多是纸弹、哑弹、死弹、假弹,只能吓人、欺人、砸人而已。  相似文献   
13.
美的默读     
毛志成 《社区》2013,(35):50-50
世上一切真实的美,尤其是深邃的美,包括美景、美物、美人、美文,是需要默读(即“心读”)的。若是只停留在目读、口读、喉读、手读(即鼓掌)的“美”,往往是浅层的或虚奢的。例如美景。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游者见了之后若是一味惊叫,大喊“太美了!太奇了!太绝了!”,或是只忙于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4.
现已被定为“腐败分子”的人,此前还做着“可敬人物”的时候,其实老百姓早就心知肚明,但老百姓是没有公开的“批评权”的。关键是被封为、被捧为、被誉为“批评家”的,在腐败分子倒台之前,有没有站出来讲些批评之盲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颂歌流行、赞歌滥觞的时代,越是呼唤严肃批评的时代!无论是作态式地用佯忧假怨去变相润色颂歌赞词,还是强作悚闻式地用凶言厉语故意沽勇逞傲,都不能叫作真话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的忧患     
东方文化强调“天人合一”,西方文化重视挑战自然。着眼点的不同,造成了说不清楚的兴奋与困惑。然而,当人类所创造的负值超过正值时,一种真正的迷茫出现了,探讨人类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发展的问题也象山一般矗立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毛志成 《21世纪》2001,(4):33-34
我们习惯于将中国人之外的一切人泛称为“外国人”,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西方的许多民族,彼此之间的差异总归少些,他们有时可以互融互混,抹掉明显的特征。而中国人的外观个性、心理个性、行为个性却近于根深蒂固。因此,要想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无论是西方人还是我们自己,首先的认知重点应放在“中国人”这一概念的解读上。 中国人不仅仅是地域概念、种族概念,更是一种心理类属、行为类属。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其是农民还是学者,不论他是穿长袍还是穿西装,也不论他从未走出过田垄还是刚刚留洋归来,也无论是将…  相似文献   
17.
毛志成 《领导文萃》2014,(21):89-93
正夏启、纣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了"国号"的朝代是夏,开国君主是夏启。一开始,夏启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禹的治水功业,自己当国君也干得不错。虽然有人反对"家天下",并且引发了战争,但夏启毕竟是个贤能的人,取了胜。他执政之初,很廉洁、很俭朴,吃粗食粗菜,睡在很破旧的被褥上,而且限制官员们的带有奢侈性的享乐和娱乐。但后来,他很快就糟糕起来。先是几个儿子争权夺  相似文献   
18.
19.
当初我读《古文观止》、《唐诗》、《宋词》以及古代其他的文学作品时,总是习惯于翻看一下作者的小传。后来发现中国古代名诗名文的作者,有官衔(不论官衔大小)的人至少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也就是说。他们的为官大都有文学的翅膀。也许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翅膀,当官也当得有品位。  相似文献   
20.
山西应县有座木塔,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此塔是全木性结构,无一钉一铆,而且,连一个木棒、一点粘合剂也不使用。从外面看为五层,从里面看为九层,这样高大且又全木式的结构巨塔,怎样搭起来的?说来不可思议--简直是神奇式的"积木"。这种建筑被称之为"插柱造"式。下层的许多木柱,简易的立在地上。每根柱子的上端,都有一个凹槽,随之再将上一层柱子,直放进下层柱子上端的凹槽中,依此类推。外五内九的高大木塔,就是这样搭放起来的。这样的木塔,被风一吹就造成塔体的明显晃动,且发出很响的吱吱声,使人感到此塔随时有可能崩塌,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