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首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一向以炎黄子孙自称,历史上的炎黄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是中国文明的萌芽开创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黄帝,作为传说英雄,在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而且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关于黄帝的文物古迹。而浙江缙云则是南方长江流域有关黄帝传说最悠久、最丰富、最有影响的地区,是我国南方黄帝文化的辐射中心。《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注:“黄帝,姬姓之祖也。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缙云氏盖其一官也。”《…  相似文献   
12.
姬周族“窜于戎狄之间”与泾水流域考古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姬周族历史发展过程中 ,从不到古公父共十代均“窜于戎狄之间”。本文以《诗经》等文献与考古资料相印证 ,指出这一特别历史时期长达 50 0年之久 ,其活动范围先在今甘肃庆阳地区 ,后进入陕西境内的豳州地区。这一时期姬周族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过着戎狄游牧生活 ;另一方面已有了较发达的农业 ,进入了初级青铜时期 ,并有了相应的阶层分化和礼仪制度 ,相当于人类学上所谓的“酋邦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江林昌 《东岳论丛》2007,28(1):206-207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古印度这三个轴心文明,实际上代表了世界文化的三个核心,它们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影响了以后整个世界的历史文化发展,直到今天仍在发生作用.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轴心期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揭示了人类"某种深刻的共同因素,即人性的唯一本源的表现",达到了"人类历史的最大包容和最高统一";因此,"这个轴心位于对人性的形成而言最卓有成效的历史之点,自它以后,历史产生了人类所能达到的一切"."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  相似文献   
14.
楚辞中所见远古婚俗考江林昌(烟台大学中文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缔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  相似文献   
15.
16.
考古学与《周易》若干问题江林昌《周易》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这大概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周易》的内涵极为丰富,能够引起各学科各层次人的兴趣。其二,《周易》这部卜筮兼哲学的文化元典,确实有许多谜团不易解决,如关于八卦、《易经》、《易传》的起源与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很少受到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楚国的原始巫史传统直到西周以后仍能保留发扬。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孕育了楚地的道家文化。道家思想自战国初期形成到战国中期发展成“老庄学派”和“黄老学派”两个分支,并同在楚地发展,一直延续到汉初。同时,在战国中期,当地的“黄老学派”还发展到齐国稷下,成为北方的重要一支,也一直延续到汉初。有关这些事实,在《汉书.艺文志》本来有所反映,然而,由于东汉以后相关文献的佚失,遂使后人只知北方齐国稷下黄老学派的发展,而对南方楚地的黄老学派的本源发展反倒无所知晓了。值得庆幸的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考古材料出现后,这一学术缺憾终于可以重新弥补了。  相似文献   
18.
备受世人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追寻中华古文明源头为最终目标,工程所取得的三代年表,填补了中国年代学史上的空白,而工程所采用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并进的研究方法,和由已知推求未知,由相对晚近推及相对古远的技术路线,在中国学术史上更具有开拓创新意义,对21世纪的学术研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林昌 《学术研究》2005,(10):79-95
大量考古材料说明,太阳昼夜循环观念是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根源。“易”、“道”、“太一”等表示宇宙本源的哲学术语实际上都是日出海面而循环运行图像的概括。郭店战国竹简《太一生水》、《老子》甲篇、子弹库战国帛书《宇宙篇》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太阳循环而有天地四时的宇宙观念。由此,中央四方与明堂、太阳崇拜与君权王权的统一、太阳神推步规天与宗教垄断、“东西”称物与“东”、“南”为尊等等政治观、哲学观、文化观,都是太阳循环宇宙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0.
《离骚》错简问题江林昌《离骚》文句中有错简现象,这已为历来的学者们所注意和讨论。分析错简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况:文句的窜入和次序的错乱。窜入是指本不是《离骚》的句子而误入到《离骚》本文中来,这也就是校勘学上的所谓行文。如现行本《离骚》中有这样两句: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