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96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94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712篇
社会学   159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把心儿打开     
当心中的乌云一层一层地堆积,当忧伤的阴霾霸道地独占心灵,当寂寞如影随形地跟随,当眼前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与温暖……  相似文献   
92.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编工艺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操作工艺上来说,都是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变,传统工艺在自给自足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中进入两难的境地。以竹编工艺为例,在分析其生产方式与边缘化原因后,提出了在当代艺术中发掘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93.
作为晚清传统知识分子代表的徐士銮,深受传统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其一生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操守;在中国近代化变革的过程中,他本欲积极进取、立功名世,却缺乏济世救国之良方,最终不得不选择壮年隐退、立言著述的人生道路。徐氏的人生悲剧,彰显出传统思想文化在近代社会变革中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94.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试用矛盾运动规律划分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同 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5.
创造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文先对创造力研究的源起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考察,然后分析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探讨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进展可能给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的新的支持,可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6.
宋代滑稽戏多有嘲谑宰相的现象,这与宰相的地位职权、戏剧的演出场合以及伶人的讽谏精神有关。谚语"台官不如伶官"的出现,既是台官受制于宰相,不能或不敢行使纠弹权所致,又是伶人依附于皇权并向士大夫靠拢,讽谏精神得到维持并增强的结果。而由于立场、需求不同,皇帝、宰相及其他人对滑稽戏的接受情况各异,对滑稽戏发展的影响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推动楚辞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刊约请了十位从事楚辞研究的学者组织了这次笔谈,限于篇幅,我们对来稿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98.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应把转变教育观念贯彻于全过程;正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更加 “适销对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把握基础理论必要够用为度,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大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99.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100.
释文诸说贺兰山地名释文,最早见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卷四“灵州·保静县”条载:“贺兰山,在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马交)马,北方呼(马交)为贺兰,故名。”即远眺峻山之色彩,犹如“(马交)马”,北方民族语称“(马交)”为“贺兰”,于是得名。自此许多史籍在解释贺兰山地名时,多采用此说。当今出版的一些辞书中仍沿用李吉甫之“(马交)马”说。如1931年商务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