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前,国内有很多文献研究到了航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如,王海俊利用协整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港口物流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谢太峰、王子博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并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上海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上海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张明香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动态计量方法分析港口对区域经济的短期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32.
温馨  刘晓雅  殷艳娜 《学术交流》2023,(10):120-136
数字化能力建设对制造业价值创造和竞争优势带来了本质的提升,同时也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能力对于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化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产业链协同度对数字化能力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有利于引导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进入中国。因此,为了推进制造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未来制造企业应注重培养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实现资源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制造行业整体应打破原有的产业链发展壁垒,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与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33.
长期以来,我国化工产品一直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点对象.而随着入世以来最大贸易壁垒--欧盟RWACH法规的实施,中欧之间90%以上贸易额将会因此受到影响,我国化工行业更是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在新摩擦经济中,产能和销售不断扩大的中国产品受到其它国家的贸易壁垒或反倾销申诉并不意外,关键是如何弱化其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冲击力降到最低.作为REACH法规的应对主体,化工企业应该积极研究REACH应对措施,在有限的缓冲时间内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顺利冲关.  相似文献   
34.
温馨 《贵州社会科学》2021,(10):145-151
我国最大的碳排放来源于化石能源消费,"双碳"目标任务的提出,对我国能源转型进程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本文基于社会变迁和系统性分析视角,从动能—技术创新维度、载体—市场体系维度、保障—系统治理维度分别阐释了能源转型的内涵.信息化技术与能源技术等多层次技术协同创新通过提高能效、降低成本、价值链增值等来拓展能源转型空间:能源转型重塑能源市场生态,电力行业成为"双碳"目标主战场;能源治理网络扁平化、去中心化、智慧化发展,亟待系统治理模式加速变革与创新.三大维度相互关联,辩证统一.为顺应技术、市场、治理转型趋势,我国应从推动多层次核心技术领域协同创新、大力发展以能源新型生态为特征的智慧能源体系、加强能源转型与社会不同领域的协同规划、数字化推动宏观调控与治理能力提升等多方面为能源转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5.
榜样     
没有劳动,就没有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五千多年来,劳动先驱者们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新时代的奋斗者们,更是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一步步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他们的故事,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6.
不管是为了论文写作去学习语言表述、思维逻辑,抑或是为了打开视野去拓宽知识的深度、广度,论文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在四川大学新闻学专业学习的四年时光里,我曾立下每天读1篇论文的目标,也收藏了不少期刊和阅读工具,但常常到需要提交论文了才临时抱佛脚“浏览”几篇,最后到处搜索也没找到多少有用的内容,拼拼凑凑才写出一篇勉强“看得过眼”的文章。归根结底,这样的论文阅读存在“少、散、弱”三个问题,对此,我总结出三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