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象的平面性、主体的零散化、时间的断裂感,这些都是学者们时常提及的,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对象的平面性首先来看平面性。自从柏拉图创造了一个理念世界之后,整个西...  相似文献   
12.
潘知常 《社会科学战线》2021,313(7):165-175
生活美学是当前的一大热点,但是,因此而引发的问题也值得思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何谓"美学"、何谓"生活"、何谓"生活美学"。一般而言,作为部门美学的生活美学是有其存在根据的;作为美学本体论的生活美学则是值得商榷的。而且,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生活美学应该是化身为"牛虻"与"拾垃圾者",去对在生命的生活之维中出现的"俗美"与"庸俗化"加以反思与批判,因此,是美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以来,“以美育代宗教”始终被以蔡元培为代表的几代美学家奉若神明。然而,百年后的今天却必须要说:“以美育代宗教”,20世纪中国美学成也在兹,败也在兹。新世纪中国美学必将从跨越“以美育代宗教”的失误开始,从而实现自身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问题构成的,理论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构架无非是对相关的问题系统的一种把握方式。在任何一种学术研究中,问题永远是最富有活力和挑战性的思考对象。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可理解的方式提出问题,是理论研究的首  相似文献   
15.
建构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美学研究倘若不能在人类自由生命活动的地基上重新构筑自身,就不可能趋近自己的位置,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也不可能最终建构起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大厦。我们的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为了进一步推进我们的美学研究又不能不看到,我们的美学研究有其共同的致命缺陷,这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真实位置。我  相似文献   
16.
审美的途径是一个重要问题。与对象性思维把真实的生命存在放在对象的位置上,然后通过概念、逻辑之类媒介去加以分门别类地把握不同,审美强调的则是对于媒介的超越,是融入其中、亲身体验,是一种直接性,或曰是“看”。  相似文献   
17.
审美体验的本体阐释潘知常本文对审美体验的理论根源、历史根源和逻辑根源作了深入本体论的阐释,揭示了审美体验的根本性质来源于世界的意义性,它可以克服认识经验的局限而超越世界。文章认为,认识经验满足的是精神与外在物之间的协调、平衡的关系,审美体验则只顺从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美学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抉择。 现代世界,按照通常的看法,正处在人类文明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由是,人们不能不密切关注着社会科学尤其是现代美学的历史命运。确实,从新石器时代到今天,人类美学的历史,似乎只是人类美学的史前史。它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激烈对峙与冲突的历史,又是审美个体不断扬弃审美群体,最终导致“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导致“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民族性格,从不同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例如认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民本精神",在于"天人合一",在于"美善相乐"、在于"表现"、在于"中和"……,这些看法无疑都是有道理的,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但问题在于:所有上述探索都集中在理论思维的内容方面(思维什么),却都疏忽了另一方面:理论思维的方式(怎样思维).在我看来,古典美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固然取决于理论思维的内容,但在某种意义上讲,更取决于理论思维的方式.皮亚杰讲过:"认识既不能看作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  相似文献   
20.
认识必然的自由即自由的客观性、必然性与超越必然的自由即自由的主观性、超越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还原性.对于超越必然的自由即自由的主观性、超越性的考察,正是美学之为美学所必须面对的当代问题,也正是生命美学得以诞生的根本前提.审美活动并非意在对于美的寻找、反映,而是意在生命自身的提升.审美活动不是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是对于生命活动自身的一种自由愉悦的揭示.审美活动完全应该成为人类生命活动中最根本的东西,成为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为自己所创造的一种推动生命向前向上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