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凡美的东西在现实中往往要轮番上演一出出悲剧和喜剧,人体之美尤其如此.在这方面,要数古希腊雅典城的美女弗丽娜的奇遇最为典型,美的人体使她被判死罪,美的人体又使她喜获新生.短短一瞬,她便神奇地演出了三幕生——死——生的喜剧、悲剧和喜剧.  相似文献   
72.
中国美学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往往都与在此之前出现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先秦文艺思潮与儒道学说,魏晋文艺思潮与玄学思想,明清文艺思潮与陆王心学,就是十分突出的例子。但是,仅仅指出这种现象,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科学的美学史的任务,除了描述这种现象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文艺思潮与某一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这一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形成的文艺思潮的种种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文艺  相似文献   
73.
在美学时代,美学的生命觉醒与生命的美学觉醒是统一的。人类已经走过了宗教时代与科学时代。在其中,都是奉行的。美学时代奉行的是“生命模式”。人类开始自己去做自己的先知,也第一次地恢复了“生命”作为价值设定的根本动力的至尊地位,以“生命”作为解释动力,也以“生命”作为解释的最高标准。因此,找回生命,就是找回美学,也是找回美学的生命。生命问题的应运而生,就是当今时代的美学问题。回应生命问题,就是时代地回应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74.
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学范畴,荒诞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学评价态度的觉醒,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满足当代人类的生命需要。从审美活动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对“文明”的反抗的方式;从美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平面化的方式;从美感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零散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荒诞亟待否定的是人类的虚假的希望,人类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从而直接地面对人类的失败,人类的希望的无望,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这当中,透露出当代美学从“我们”(大写的我)向“我”(小写的我)、从强者的美学向弱者的美学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75.
审美与生活的同一———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审美与生活的对立,是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然而,在当代审美文化之中,对于审美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的强调却成为其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审美的生活化意味着审美被降低为生活,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生活...  相似文献   
76.
从“无明”到“明”──论审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评价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审美意向与审美指向交融贯通、协调共生后所产生的动态心理要素,属于审美体验中的协调范畴.而且它不仅实践活动、认识活动那样倒重于对外在对象的认识,而是侧重对于外在世界的满足自身程度的价值评价。这价值评价,就其内容来说,源出于爱,就其实现来说,则是一种生命的“大游戏、大慧悟、大解脱”。①审美评价的内容为什么会源出于爱,而不是任何的现实关怀呢?原因在于:审美体验是人之为人的全部可能性的散开,是人类自由的瞳孔,灵魂的音乐.它永远屹立在未来的地平线上。因此,审美体验一旦进…  相似文献   
77.
新世纪美学的一个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世界是在人、自然、社会的三维互动中实现的,其中人与自然的维度作为第一进向,涉及的是我—它关系,人与社会的维度作为第二进向,涉及的是我—他关系。它们又都可以一并称之为现实维度,是人类求生存的维度,然而,由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必然导致自我的诞生,也必然使得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完全失去感应、交流与协调的可能。而这就相应地必然导致对于感应、交流与协调的内在需要。这一需要的集中体现,就是“爱”。但是,真正的爱只能是一种区别于现实关怀的终极关怀,也只能是一种对于一切外在必然的超越,而这就必然融入作为第…  相似文献   
78.
○潘老师,许多人都觉得美学理论研究非常枯燥、乏味,因而望而生畏,但我看到您在美学研究领域纵横驰骋,不但把它当作一种教授的职业,而且成为您生命的体验。请您谈谈您是如何与美学尤其是生命美学结缘的呢?●与美学的结缘,对于我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宿命”。我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历史反革命,我也因此而经历了世态炎凉。但形形色色的丑恶反而使我更渴望美好与圣爱。1978年2月,我考上了郑州大学中文系。这所大学在中国并不著名,但是它的美学研究与文艺批评方面的师资,在当时却颇具声望。李戏鱼、蓝…  相似文献   
79.
1 审美活动是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难以安分的诱惑。试想,生命是那样异乎寻常的沉重。在浸染着酸楚、苦闷与忧伤的生活道路上,你推动着锈损僵滞的伊克希翁的风火之轮,在永恒的失望、挣扎、消解与希望、憧憬、追求之间,徒呼无奈地咀嚼生命  相似文献   
80.
“耐克广告”事件:民族主义话语权力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克广告"风波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媒介事件,大众传媒是这起媒介事件的制造者、主导者.他们对于现实的想象和虚构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且带动公众一同进入这起媒介事件.更重要的是,媒体始终通过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来进行报道和并且以此作为推动事态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说这场事件是一场对待"耐克"的讨伐之战,那么经过媒体的演绎,事件则成为了一场以"民族主义"为口号的,对待西方文化尤其商业文化的抗议示威,更是一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为西方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侮辱而采取的复仇行动."耐克事件"证明了民族主义话语权力是新意识形态统一同化内部言论的最强大的力量."耐克广告"事件成为了国家民族主义的情感认同和感情的升华.它背后包含了东西方解读的差异和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