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焦金波  李宝玉 《南都学坛》2000,20(2):99-101
建国初期我国高校院系调整基本上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满足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 ,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也存在着贪多求快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等不足  相似文献   
22.
西方认知行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认知行为学的具体内容入手,将个体构建、共同参与、知行并举等概念及其具体实现途径和技巧等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增强其实践效果,满足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的迫切诉求。  相似文献   
23.
社会契约理念是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代社会契约作为一种方法论被一些政治哲学家所运用,但在19世纪前的欧洲,社会契约是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加以确认的。这种被作为一种社会历史事实的社会契约,其理念有其自我生成、演化与嬗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大致先后经历了古希腊晚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个体的“原子契约”理念、中世纪时期形成的针对社会不同主体的“多重契约”理念、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关于政治国家合法性解释的社会契约理念,以及在康德的哲学中关于政治合法性与道德自律性相统一的社会契约理念四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4.
西方传统政治正义理念的历史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政治原本实指群体或集体,但群体或集体中的人首先是作为个体存在的,其次才作为必得在一定群体中生活的个体而存在。这种个体与群体(社会或国家)的关系问题就成为西方政治正义理念历史建构所围绕的核心。文艺复兴之前,西方传统的政治正义理念的历史建构大致经历了“自然理性的政治”的理念、“政治理性的政治”的理念、“依法制衡的政治”的理念和“有限君权的政治”的理念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5.
西方现代“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在20世纪经历了三次历史嬗变,由个体主体性理念经由认知主体性理念发展到价值主体性理念。在这个嬗变过程中,不仅主体性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主体性”道德教育理念也越来越趋向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关于“个人”的观念,即个人“主体性”的实现是有边界和限度的,其边界和限度就是人的“类”本质和“群”状态,并且个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客观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存在相互作用,才能实现自身完整的“主体性”。因此,这种嬗变中彰显出真理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理念是指政治权力持有者———“王”运用某一特有的被当下的社会成员所一致认同的次序及规则使整个社会生活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与和谐的境界之中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相继表现为:“自然物理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宗族血缘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顺乎人性”的政治正义理念与“‘大一统’的官僚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27.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形成了丰富的推进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是:大众化是动员农民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民主革命而进行的阶级意识教育是大众化的首要内容;大众化要以满足农民利益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方法,以党组织和农会为维系力量,以社会建设为载体.大革命期间是毛泽东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28.
政治意识文明是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政治理念与政治意识文明密不可分。西方传统政治理念文明的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因此,理清它的脉络,了解它的实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要切实提高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进一步准确地把握其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踏踏实实地履行。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其职责的把握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要把握当代教师职责之一般的、普遍的规定;其二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殊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履行职责时,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样态,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30.
焦金波 《南都学坛》2004,24(6):105-107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循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身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运用行为科学中关于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论,具有群众性、自我教育性、灵活性、实效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