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51.
<正>综合保税区(后简称“综保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要形态之一,也是对外开放重要窗口。近年来,四川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快,综保区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突破。2021年四川各综保区进出口值6189.2亿元,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5.1%,其中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值5819.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位。但由于顶层设计、区域竞争等因素,  相似文献   
552.
文章基于空间相关性,采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分析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下,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对于经济情况不同的地区和技术含量不同的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的作用存在差异;此外,利用门槛效应模型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553.
19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经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询唤",但是由于其小资产阶级根性,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建构出一种"异己"的阶级主体——无产阶级,然后才能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身份确认与主体建构,由此形成了左翼作家的主体性悖论。其具体体现为:左翼作家内在的"小资产阶级根性"与通过外部斗争而获得的"无产阶级意向"之间的悖论。左翼作家在自身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左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初形态,其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下重审1930年代左翼作家主体建构过程与特征,理清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54.
日本江户时期和我国清朝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日两国并无正式邦交,但是中日法律文化交流从未停止。这种交流主要通过日本对中国法律书籍的输入和对中国法的研究而展开。中国法律书籍的输入,又带动了日本对中国法律的研究。锁国时代的中日法律文化交流虽然并未直接促进这一时期日本的“中国式”立法,但对于幕府末年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仿照明清律进行立法,仍旧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5.
556.
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也必须相应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实现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办成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真正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557.
5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界围绕如何界定印度教徒身份、印度教徒身份是古已有之还是殖民知识体系的现代建构等问题的争论不断。尝试在长时段历史视野下,探讨对Hindu身份的不同理解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这包括殖民前的印度波斯语史书、梵语和地方语言的历史书写以及殖民史学、民族主义史学,以及印度独立后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达利特史学。印度在殖民前已经形成了将族群身份与历史挂钩的书写模式以及一种由上层知识精英界定的“印度教徒”身份。殖民史学和民族主义史学进一步确立了“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以印度教徒共同体为重要主体的民族史书写模式,但也因为推崇种姓制度而引发低种姓思想家的批判,形成了与印度教徒民族身份和民族史对立的达利特大众身份和达利特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