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三十年的光阴,弹指一挥;三十年的人生,恍若一梦。三十年的统计工作,使我与统计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与统计相伴的每个日子里,我体味着数海人生的酸甜苦辣,当年青春的面庞已被岁月雕琢成了华发初上的模样,但不改的却是永远的青春情怀与赤子心态,更有着"奋发进取,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重温峥嵘岁月感受统计巨变走进统计门槛近三十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坎坷坷,现如今,可以自豪地说:做一个统计人,无怨无悔!从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斗在统计工作的第一线,从一名基层统计员成长为一名统计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82.
一、乌审旗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1、乌审旗的城镇人口的增长方面,乌审旗是一个起点比较低的基础上开展城市化建设的。1992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有一个镇和13个乡苏木。到1997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3%,有二个镇和13个乡苏木。到了2002年乌审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6.4%,有6个镇和6个乡苏木。1992年乌审旗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83.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最精辟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用独具特点的"发展观"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这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84.
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敕勒歌》,简短的词句,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描绘了极其开阔的境界。作为草原儿女,草原是我们的家,牛羊是我们的伙伴。我的名字,是蒙古语"闪亮的星星"的音译。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我一度厌恶我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太普通。蒙古人很多名字都按太阳月亮星星命名,我从小到大遇到了很多和我重名的女孩子,便越发想改名字,想要独  相似文献   
85.
我这个人     
我这个人,女性,七十又有六岁,是归于弱势群体里的弱者。有一天,我在早市上发现两个小伙,一个掩护,另一个正在悄悄地把手伸入一个买菜老妇的兜里。我瞬间不知从哪里来了那么大胆量,大喊一声:“小偷!”顿时,一片嘈杂声静下来,人们仿佛被什么法力定格了,怔怔地一动不动。当人们回过神来顺着我的眼光望去的时候,小偷早已抽回手,慌慌张张地溜走了。小偷没有得逞,那位差点被偷去钱的老妇,投向我两束感谢的眼光。  相似文献   
8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也是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实施5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本文论述了实施西部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7.
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居于作者和读者之同,担当着双向服务的角色.编辑的行为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社会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编辑对稿件的取舍,对社会文化传播起着过滤和把关的作用.在编辑岗位上,编辑的价值判断、行为取向巳超出个人的身份角色,代表着媒体的意志,体现着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88.
89.
90.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态移民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部分民众改换生活地点的人口流动现象 ,分自然流动和有组织搬迁两种形式。内蒙古牧区的新时期生态移民现象出现于世纪之交 ,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性质是改善民众生存质量的经济行为 ,但是其所涉及的内涵与外延却不仅局限于经济行为 ,甚至触动了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重大问题。因此就内蒙古而言 ,生态移民不仅是一个实践活动 ,也是一种理论概念。内蒙古的生态移民作为一种地方建设战略 ,取得了初步成效 ,使当事牧民的生活质量接近于城镇居民。但是在移民过程中出现了认识欠缺 ,措施不当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生态移民的科学认识 ,树立大生态区域观念 ,把移民建设纳入规范的制度化轨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