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柏拉图名下的《大希庇亚篇》与色诺芬的《回忆录》等著作所阐述的苏格拉底的美的思想相互对立,一些学者以《大希庇亚篇》为依据,认为苏格拉底追求美的普遍定义,反对美的功利主义。但是《大希庇亚篇》并不能作为了解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之依据,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恰恰是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具有苏格拉底本人的思想特征。色诺芬的全部著作中,苏格拉底前后一贯地主张美的功利主义观点。《大希庇亚篇》不仅与色诺芬相左.而且与柏拉图的其他著作相左,柏拉图其他著作中苏格拉底关于美的思想与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苏格拉底主张善与美相统一,从而开辟了与毕达格拉斯的形式主义关学不同的功利主义美学思考路线。  相似文献   
32.
鹿新义 《社会福利》2002,(10):60-61
优抚安置是优待、抚恤、安置三种待遇的总称,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优待,是指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对优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遇。优待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优待是指国家、社会、群众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给予优待金,以及在医疗、交通、住房、就业、入学、入托、生活困难补助、救济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待遇;狭义的优待仅指对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由群众负担的优待金。  相似文献   
33.
鸠山野宏是出生在日本冲绳的一位老人,现定居在美国夏威夷。2011年8月11日是鸠山老人101岁的生日,依旧硬朗健康的他也因此成为夏威夷为数不多的“长寿岛民”。  相似文献   
34.
<正>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35.
试论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素质教育是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下 ,为全面增强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心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水平如何 ,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而心理教育的实施又有赖于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只有以师范生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为基点 ,才能切实保障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的国际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也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①学校教育肩负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能否培养出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关键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突出地位,这便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  相似文献   
37.
美的本质疑析——兼与刘纲纪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纲纪同志在《关于马克思论美》一文中说: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美”。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标志着美学的重大变革的命题。如果我们同意这个命题,那么要认清美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劳动的本质。而劳动的本质正在于它是人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所以,主张“劳动创造了美”的马克思无疑是以“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作为他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的。这段话把“劳动”作为研究美的出发点,实际上,“劳动创造美”的观点虽能解释一些审美现象,说明它有合理成份。但相当大量的审美现象却不是这个公式能说明的。就是说,它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事实。  相似文献   
38.
小河马之死     
牧徐徐 《可乐》2011,(1):27-27
每年盛夏来临之时,东非大峡谷里的温度都会急剧上升,高烧不退,河的水位会跟着下降得非常厉害。用不了多久,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动物都会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如何争抢到日益短缺的水,保证自己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不被渴死。  相似文献   
39.
民族节庆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对在校学生具有美育等价值。民族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的传承是其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立足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从民族节庆的流变、民族学生走进节庆的事实,对民族节庆在校园传承中的教育价值和民族节庆进校园的教育功能进行探讨,指出让学生在对节庆活动的参与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增强学习主体性、接受生态美育的目的。面对多样化的传承格局和教学实际,民族节庆进校园、学生走进节庆活动的传承方式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40.
  牧李   《社会科学研究》2012,(1):38-43
快乐经济学认为快乐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因此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都应服务于国民快乐的增长。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快乐并不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人类的行为通常指向外在对象及其价值。由于应然奠基于价值之上,所以价值应成为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经济学的所有政策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对价值的充分讨论上,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应该以促进社会的价值增长、提高社会的价值层次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