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1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记载着原蒙古人来到和离开此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社会构成、故事情节和生动画面。学者们常常传诵和引用它的感性表述,但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却研究甚少。然而,额儿古涅昆传说的真正意义可能就在挖掘、传承和弘扬它的精神。本文通过对传说的真实性及其精神实质进行历史和逻辑的分析,部分地澄清它的真实性的同时,抽象概括了蒙古人原有的根本精神,即"乞颜精神"和"捏古思精神"。这原始精神作为民族灵魂以永不枯竭的智慧和力量引领和推动着蒙古人的勇敢与开拓创新、和谐与适应发展,使得蒙古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2.
引言本次调查是在2008年完成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6年)——《中国公众统计素养问题研究》课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次调查不是以中国公众为对象,而是以中国统计人员为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中国统计人员统计素养的现  相似文献   
13.
14.
"艺术兴国、 文化兴邦"是现实需求;要探索地天通、 形神连的中间地带,追求"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的最高境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和合共生,焕发智慧,重叠共识,以文艺兴国,以文化兴邦,此乃中国未来所在.  相似文献   
15.
蒙古语多义动词各义类均包括较大的词汇量;动词中的常用词最容易分化成多义词;动词义在相同、相近义类内易于分化成多义词;动词远距离义类之间不易产生分化;蒙古语多义动词的意义分化具有独立性,意义分化一般不会跨词类。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龄化社会,但是人一旦跨入五六十岁,往往会自然地产生似乎望到了人生尽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的校风、学风是一种宝贵的无形力量,对于高等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指出现阶段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3世纪是蒙古人强盛的时代,追究其理性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普遍具备和弘扬了全族拥有的英雄精神、爱家爱族的全民意识、世代传承的民族品格和汗王将帅的自由开拓等精神.这些精神优化和促进了民族个体的能力、情感和创造性;而成吉思汗的世界精神和不容置疑的法治精神,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生机活力,使得全社会高度走向有序和不断开拓创新.这些精神因素有机融合而构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它引领和促进了13世纪蒙古人的壮大和强盛.  相似文献   
19.
全球场景下的"族群"对话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变,先是列强的殖民性扩张,后是大国的数字化霸权、炮舰加"文明",几乎没有给"小国寡民"和"传统社会"留下什么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族群"概念在"民族"概念之后进入了许多非英美世界,其能指和所指并不完全符合当地社会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对话,让这两个原本富于变化的概念更加复杂.可以说,在不发达社会情愿、不情愿地投入全球大对话的今天,"族群"仍在塑造自己的本土形象.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萨满服饰根据S·沙什科夫近一个世纪前的研究,每一位西伯利亚萨满都必须有:1.上面悬挂着圆铁盘和神话动物形象的卡夫坦式长袍;2.一副面具(在塔迪贝-萨莫耶德人那里是一块手帕,萨满用它蒙上眼睛,这样可以借助自己的灵光进入神灵世界);3.一副铁制的或铜制的胸饰;4.一顶帽子,作者认为它是萨满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雅库特人的长袍的背部中央,有代表“太阳”的圆盘,其中有一个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