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童村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区东南30公 里处,与该村所在地的镇政府相距5公里,全村有1520人,330户,国测耕地3257亩。童村水利条件好,绝大多数耕地都能种两季,秋天种油菜或小麦,春天全部种水稻,基本上旱涝保收。村民的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卖稻谷、菜籽和小麦。1998年镇里公布的童村人均纯收入为2800元,但童村村民认为当年实际人均纯收入不到500元。 童村没有村办企业,只有几个村小学附近的店面出租,可收取租金4800元。1999年6月村的债务为32万元,大多是向农村基金合作社和村民借的高息贷款;债权25…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采用"望、闻、问、切"等手段,采用分析、综合、推理等方法,找出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加以处理,使班级工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在普九后仍然面临着如下困境:"普九"债务沉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日趋严重,平等的教育权得不到落实。要解决这些困境,必须完善义务教育的投入管理体制,化解普九债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在村民自治的运作中,还存在着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衔接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仍把村委会看成自己推行政令的下属机构;村委会不愿接受乡镇政府的指导。其原因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权力范围划分不明确,乡村干部人事制度不完善,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具体利益不完全一致。要有效地衔接,应该提高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完善有关村民自治的制度,精减乡镇的机构和人员。  相似文献   
1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 ,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促进人类社会的谐调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学校应加强美育 ,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后,中央加大了对农村财政的投入,在缓解县乡村财政困难和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仍然存在着公众参与体制不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规范、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不到位、县乡村财政整体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只有建立民主、透明、完整、有约束力的县乡村财政预算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分税制与改革农业直补方式,构建有利于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稳定的专项财政制度等,才能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村级债务的成因与危害──湖北J市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的乡村治理中,村级债务已成为最大难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造成村级债务这一难题的原因,正是为了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难题。村级债务是刃990年代以来的新现象。1990年代初期,针对乡村组织普遍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上上下下都期待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从而增加乡村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时期,以兴办村办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为名,乡村两级大量借贷,形成了当前村级债务的第一个“基础”;自1992年以来,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声中,“普九”达标不分地区不切实际地在全.国铺开,…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农村普遍出现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尤其能否解决乡村水利中存在的问题 ,成为目前能否保持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一个关键。本文通过湖北荆门农民自发创造的“划片承包"办法的调查 ,认为在当前以承包为基础的细碎耕地上 ,农户不可能独立解决农田水利的供给。以重新调整农地为基础的“划片承包"在解决农田小水利方面因为重构了责任制 ,而可以有效解决农田水利的某些超越农户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总结 ,我们认为 ,在村庄公共物品的提供中 ,能否通过各种办法将搭便车者边缘化 ,是这个体制是否有效的关键。边缘化的办法不仅可以是经济的 ,而且可以是文化的、社会的乃至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防止城市病,而且要让农村居民特别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居民享受城市文明而又不破坏生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多数是国家级贫困县。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海南省白沙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探索。白沙个案表明: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国家必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优先安排资金,按生态文明的理念改造贫困村庄的住房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使当地居民既能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居住条件,又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特别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2007年6月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农村宅基地流转实践方面先后创造了入股、置换、联建等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和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但也面临着农村宅基地入市的法律困境、粮食生产安全困境、上楼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必须在制度创新中尊重农民的首创、尊重农民的意愿,建立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