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4,(8):135-138
《翻身记事》是梁斌文革期间创作的关于解放区土改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平民英雄形象,颠覆了彼时文学作品中英雄必需高大完美的叙事模式;采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以漫画式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三个生动的地主形象,为革命的暴力性找寻到道德伦理的合法性;重视人物心理刻画与散文笔法的运用,跳出了主流阶级斗争叙事的窠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梁斌冒着"越轨"的政治与人身风险,以前瞻性的审美实践突破了文革已然僵化的叙事模式,为新时期文学审美的更新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王云芳 《理论界》2012,(8):100-101
朱西宁是台湾著名作家,当下文学史中对其评价存在偏颇。他的创作坚守民间立场,从"五四"乡土文学的传统中脱颖而出;他以儿童视角结构小说,轻逸地反思现实世界,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立场对民间的遮蔽;他化用民间文化的经验与想象,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更忠于文学本体的现代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3.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3,(7):131-134
文革历史是王松小说创作的酵母。他以独特的个体经验为依托,生动地再现了文革的日常生活空间;他通过知识分子与天才儿童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描摹出荒谬年代人性蜕变的轨迹,向后来者揭示出文革形成的内在人性动因秉承难能可贵的反思意识,他以悲剧、喜剧、传奇等多元化的审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文革书写的审美维度。  相似文献   
14.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田制史上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均田制本身的制度矛盾性是影响均田制历史沿革的重要因素,而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对核心制度变迁的影响也引起了均田制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方向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工作。第九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研讨会对民族概念研究、城市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地区教育问题研究、未来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充分显示了中国民族理论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讲,地域是从空间上划分的一个地理概念。不过,说到文学的地域性,却有所不同。它更多地是指向一个文化概念,即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地域文化因素以及由此在作品风格、审美内涵等方面形成的诸种变化。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固然独特,即使是汉民族居住区也因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多彩多姿的地域文化圈。  相似文献   
17.
传统博弈论认为成本与收益之比对理性国家政策偏好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1年间安全合作领域的政策变化却违背了成本与收益之比,无法用传统博弈论进行解释。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所发展的“主观博弈论”考虑了观念的因素,认为国家政策偏好的变化过程伴随着观念的变化,有力地解释了美国冷战后多边安全合作政策变化的原因。此外主观博弈论认为只有当观念的变化推广到所有的制度参与人形成共同认知,才可能形成制度变迁,由此可知当前美国安全合作领域采用的单边政策难以生效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国际社会的共同认知。如果缺乏共同认知,即使是通常得到积极评价的多边安全合作制度,也并不一定能真正向更完善的制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锋意味是刘照如小说的鲜明特点,他看重技术与形式,苦心经营叙述的各种可能性,不太在乎“写什么”,却殚精竭虑地思考“怎么写”。他不断地设置着文本的障眼法,将读者导入叙事的迷宫,在这里,人物、情节、时间地点都变得不重要,它们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被分裂成一连串的符号碎片,或者是在不同的角色之间游离转换。其笔下经常出现的“失踪”与“追踪”、“幻象”与“幻灭”、“存在”与“虚妄”等悖论性情境,是其形式开掘的独到之处,由此传达出他内心的焦灼与迷惘,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哲学式探索。  相似文献   
19.
姜贵的小说并非纯粹的"反共文学"。他的创作,一方面通过古代妇女和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显示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意旨,另一方面又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对西方文化潮流秉承了审慎的态度。对传统伦理道德层面的扬弃与坚守,是姜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做出的可贵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地域书写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优秀传统.自中国新文学诞生以来,这一领域逐渐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聚集了众多作家耕耘,并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的文学实践为地域书写提供了典范;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作家则以现代眼光重新审视地域文化,在拓展地域书写方面功不可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以展示地域特色为主题的作品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