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德国古典美学有一个十分重要而有价值的思想:即把审美看作是达到个体与类的统一,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吸取了这一思想,并把它与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联系起来进行论证,从而克服了德国古典美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和空想主义的色彩,完成了对其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改造,使这一理论在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上放射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32.
文艺学不应回避艺术本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博士生的学习,我向他们提三个要求:1 .人文情怀。要关注社会现实,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益于世道人生。2 .问题意识。要明白所研究的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应在掌握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难点、疑点、争论的焦点和突破的关节点来开展研究。现实意义并不排除研究古代的东西,但不要把它们当作化石、当成一种死的东西而是当作活在我们今天的东西来进行研究。3.文学本位。要阅读文本,反对“逃离文学”。即使最思辨的研究也应建立在对作品鉴赏的基础上。关于文学学科的边界问题,我认为这要基于对艺术本性的研究,不是…  相似文献   
33.
“人类本体论”是“文艺活动论”的理论前提,它把人的生存活动视为艺术的本体,认为艺术源于我们的生存、有归于我们的生存,引导着我们生存的超越;而“文艺活动论”则是对以人的生存为本体的艺术性质的动态展示、也是对这一动态过程的具体把握。虽然在对这两种观念的具体阐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毫无疑义这是近2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所取得的极有价值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4.
~~袭故而弥新 沿浊而更清——评赵炎秋先生的《形象诗学》@王元骧 @文浩~~①[晋]陆机《文赋》,见郭绍虞主编《中国历史文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原文为"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 ①见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王元骧 《文史哲》2001,1(1):38-48
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活动”的理论来说 ,活动论文艺观与侧重于从认识的角度研究文艺的反映论文艺观不同 ,它主要从意志的角度 ,把文艺活动看作是作家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 ,它不仅是自由的 ,也是自觉的。并根据这一基本认识评述了当前我国文艺活动论研究的功过得失 ,在肯定其对于文艺理论发展贡献的同时 ,也指出了有些持艺术活动论观点的学者以强调艺术活动的自发性、自由性来否定艺术活动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的偏颇。表明活动论文艺观与反映论文艺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不同视角 ,它们之间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互补充 ,有着理论自身内在而深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6.
形式问题是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我国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本刊去年第10期编发了苏宏斌教授的《形式何以成为本体》一文。该文认为,西方艺术和美学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形式观念:一种是质料—形式模型,认为艺术作品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形式乃是作品的本体;另一种是内容—形式模型,认为形式只是现象,是由作品的内容所决定的。西方现代艺术抛弃了内容—形式模型,采用纯粹的质料—形式模型,因此走向了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日,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骧先生与苏宏斌教授就该文所涉及到的问题,以书信的形式展开了争论。我们认为,发表这些通信,对于推进有关形式问题的研究、加深对现代艺术的理解,都是不无裨益的。同时,针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那种抱团混战、党同伐异的不良现象,我们十分倡导这种以探求真理为目标的、同志式和商讨式的健康学风,也欢迎更多的学界同仁就此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37.
20 0 3年 12月 3- 4日 ,全国文艺学博士点及部分硕士点的导师与相关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暨南大学召开了“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建设研讨会”。这组短文是根据部分发言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38.
王元骧 《浙江学刊》2006,4(1):79-86
康德认为审美可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把人引向“最高的善”。这思想脱胎于基督教,是经由舍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的美德伦理被康德吸取到他美学之中的;而另一方面,康德又通过对“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的深入阐发,把审美引向美德伦理和新教伦理,以求在这个神圣的东西遍遭亵渎、日趋消解的时代,使个人的精神生活保持一种神圣的感觉,以维持自己生活的圣洁和人格的尊严。  相似文献   
39.
"文化美学"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经之先生于1953年春开始了他的音乐美学研究,以后扩及美术理论、摄影美学、电影美学等领域,80年代他倡建了文艺美学新学科。至今,学术生涯已逾50年。在深圳大学建校20年之际,文学院举办了“胡经之教授学术生涯五十年”的座谈会,校长谢维信发表了讲话,副校长章必功、邢苗到会祝贺。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和他的学生特来深圳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其中有《文学评论》主编、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钱中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张炯,山东大学原校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曾繁仁,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陆贵山,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童庆炳,世界华文文学会会长饶子,浙江大学教授王元骧,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衍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党委书记包明德,《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王保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何永康,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欧阳光、教授高小康、教授林岗,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大教授王岳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一川,中央党校教授王列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邱紫华,湖北大学教授邹贤敏,《人民日报》新闻研究院院长张首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伟,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王坤,江西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40.
艺术真实的系统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也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实践问题。所谓生活 (历史 )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 ,便是这一老而又老问题的更为直捷和简明的现代表达。近年来 ,随着一些创作现象的出现 ,特别是一些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的出现 ,人们对此更是议论纷纷。本刊特此登载一组文章 ,合成一个专题 ,从不同视角展开对此问题的研究 ,欢迎大家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