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向峰教授从事文学艺术研究50年,在文艺理论、文艺美学、文艺评论及诗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计发表论文与评论500余篇,自撰和主编著作30多部。2004年《〈手稿〉的美学解读》一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向峰文集》(六卷本)收录了他50年中撰写的大部分文稿,从中可以看出一位精进有成的学者的治学精神与学术道路。为此,本刊特约几位专家撰写了有关《向峰文集》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2.
王充闾 《理论界》2009,(12):223-224
日前,廷建同志以诗稿见示,并附长函,希望付梓前我能附缀数言,弁诸卷首。近年文债山积,迄无暇豫,因而于友朋间作序之类的托付屡屡辞谢。虽然有负厚望,但事出于不得已,料想也能获得应有的鉴谅,这次是破例了,我与廷建相知相重有年,面对他那热切的期盼,恳挚的请托,真是没有勇气回绝,念及“却之为不恭”的古训,便唯唯从命了。  相似文献   
33.
文学想象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之作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产物。但想象力贫乏,却成为当下文学创作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认为,这可以从文化传统、教育体制、时代等方面找到原因,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家本身。另外,本文还对"散文与想象无关"这一论点提出了质疑,事实上,想象性是散文审美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散文走向开放和现代化,显现艺术形式的开放性、现代性、丰富性的一个标志。人们可以在散文与想象之间找到丰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4.
我与饮冰室主人有相似的癖好:“生爱朋友,又爱文学,每于师友之诗之辞,芳馨悱恻,辄讽诵之,以印于脑。”说到原因,任公本人以“丰于昵者”作解,而在我则往往是慕其人兼及于诗文。向峰先生是我素所钦仰的学者,多年前在一份报刊上读到他的一组旧体诗,其中几首七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吟咏再三,至今尚能复诵。《江城秋意》:“金风十月动江城,满树流丹满树情。水阔天长秋塞里,鹃花一梦枕流声。”《凭栏感怀》:“客馆凭窗望远樯,云天一片水茫茫。天涯此夜同秋梦,红叶情深向早霜。”《秋水缘长》:“玉砌雕栏云外天,游心到此欲飞仙。未能抛得凡尘去…  相似文献   
35.
作为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梅兹格的犯罪论体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梅兹格发现了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从而使构成要件发生了主观化、规范化的转变;其次,随着构成要件的转变,构成要件成了违法性的存在根据,而违法性也具有了实质化的倾向;第三,由于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变化,在责任层面规范责任论替代了意思责任论成为主流。总之,梅兹格的犯罪论体系是新康德主义二元论思想在犯罪论体系中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犯罪论体系的实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36.
问孔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②,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③。夫贤圣下笔造文④,用意详审⑤,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⑧?不能皆是,时人⑦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①,世之学者不能知也。论者皆云:“孔门之徒,七十子②之才,胜今之儒。”此言妄也。彼见孔子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夫古.入之才,今人之才  相似文献   
3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瑞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他认为,一件庞杂的事务,其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只占整体很小的份额。这个理论有时又被称为“重要的少数”或“繁琐的多数”,也可称为“八二定律”。在西点军校的赛车训练课上,教练说道:“在赛车时你可能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最需要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当车轮打滑时你要  相似文献   
38.
两个李白     
解读李白的典型意义,在于他的心路历程及其个人际遇所带来的酸甜苦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39.
文化大散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散文也称历史文化散文,是文学创新与探索的一种产物。它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史融合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说,作家最初的文化角色常常就是史家。文化大散文之所以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一是由于作家主体意识、文化修养的强化,二是许多作家读者出于对当时的"散文消费品格"的不满足感而产生的深度追求以及大批学者的加盟;学问负累过重、价值观念先行、缺乏生命体验与独特的精神发现、形式佶屈板滞是其创作中的缺憾。  相似文献   
40.
刺孟     
孟子②见梁惠王③,王日:“叟④,不远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日:“仁义而已,何必日利。”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⑤。惠王日:“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径难⑥以货财之利也。《易》⑦日:“利见大人;利涉大川;乾元亨利贞⑨。”《尚书》曰:“黎民亦尚有利哉。”皆安吉之利也。行仁义得安吉之利。孟子不且语问惠王何谓利吾国,惠王言货财之利,乃可答若设⑨。今惠王之问,未知何趣⑩,孟子径答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