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21.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社会史学的历史命运王先明当1986年聚集天津南开大学的中国史学家们正式揭橥“社会史”研究的旗帜时,人们还未曾真正从一个学科的理论高度去评判它的历史走向及其命运。史学家们最真切的感受是,在普遍的“史学危机”的感叹中,“开展社会史研究则是开创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22.
Ⅰ.NationalConditionsandMajorProblemsinEducationalDevelopmentChinaisalargecountrywithapopulationofl-lbillionpeople.SincethefoundingofNewChina,thenationaleconomyhasdevelopedrapidly;inl99l,theGrossNationalProduct(GNP)reachedl,985.5billionyuanandtheannualincoinepercapitawas1,401yuan'However,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remainsatalowlevelandtheannualpercapitaGNPisonlyapproximatelyUS$400.Inthisregard,Chinaremainsatthelowerendoftheinternationaleconomicscal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arealsou…  相似文献   
23.
198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复兴的社会史学无疑是新时期历史学最具学术活力、发展潜力和挑战气息的领域。近年来对社会史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一直伴随着社会史学的发展1。笔者着眼于自身对中国社会史研究历程的考察,将20年来的社会史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反思既有成果,以为社会史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一、复兴与初步整合(1986~1994)1986年冯尔康先生在《百科知识》上发表的《开展社会史的研究》一文,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走向复兴的开端,“恢复、发展社会史的研究,已是当今史学界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2。此后介绍社会史学的文章相…  相似文献   
24.
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面临着急剧衰退的危机.与传统时代的乡村危机相比,近代中国的乡村危机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相和时代特征,探讨近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与乡村危机的内在关联,可为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鉴借.  相似文献   
25.
以"新政"为导向的制度变迁实际上构成了绅权"体制化"扩展的制度性基础。从旧制走向新制的乡绅们,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权力空间,由此生成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在不断地蓄积。当清王朝作为制度意义上的革命对象被推翻后,现存社会的一切弊端就指向了绅士阶层。绅士阶层必将被国民革命和以后更为深入的革命风暴所席卷。"大革命"退潮之后,国民党放弃了"打倒劣绅"的政治诉求,转而选择制度重建路径实施国家权力向乡村社会的渗透。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土地革命和"村选政治",以各级"劳模"和"群英"为主体的乡村新式权威逐渐控制了乡村政治生活,传统权威的政治影响力大幅消退。乡绅权势地位的最终退出,才真正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26.
禽类的羽毛,动物毛、鬃、蹄壳、角、爪等均属角蛋白原料。角蛋白产品中含有赖氮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13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并且含量很高,可用来代替鱼粉配制畜禽配合饲料。角蛋白粉的加  相似文献   
27.
二十世纪前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前期,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一个酝酿-萌芽-发生-发展的实验过程.华北农村合作运动应该是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源头;河北定县的三级医疗保健制度的创立,是传统乡村社会制度创新极为精彩的一环,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形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江苏无锡惠北实验区进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保健村实验,在汲取了定县医疗保健制度的有效经验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创新.虽然战争迫使各种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创新过早夭折了,但留给人们的历史记忆却无法泯灭.  相似文献   
28.
近代绅士阶层与早期的“华夷”对峙王先明在由传统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惊人的历史剧变过程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动;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出现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29.
论20世纪初叶中国乡间私塾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末学制改革后,乡村社会形成了别具特色、新旧并存的二元教育模式.在这种新旧对峙的二元教育结构中,乡间私塾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乡土适应性位居乡间文化的霸主地位.乡间私塾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乡村学校,而且在社会功能上仍然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并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30.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到近代,无论是从其历史走向上还是从其形态和内容上来看,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导致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学亦非西学的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梁启超语)的,充满着新的认知形式、新的价值观念的近代“新学”的逐步形成。毫无疑问,在传统中国“旧学”走向“新学”的过程中,西学的浸润渗透至关重要,但是,作为民族特性极强的近代“新学”,毕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近代形态。因而,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那就是“经世致用”。道咸之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