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凤仙 《老人天地》2008,(12):40-41
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当时我正在上大学,学生也难免饥饿之苦。正当青春年壮的大学生们因营养不良,有的浑身浮肿,有的女生不来月经,吃饭  相似文献   
12.
母亲角色与妇女就业——对北京城区职业妇女的调查王凤仙一、问题的提出近十年来,妇女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冲突困扰着研究者,1994年《光明日报》用很多的篇幅讨论这一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妇女角色冲突被列为论坛专题。妇女的家庭角色是母亲角色与妻子角色的...  相似文献   
13.
人的显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创造性思维中潜意识的作用,对此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梦对创造性思维的帮助 对梦的解释最早是与神连在一起的,那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意识不了解。虽然今天人们再不会以为做梦是神授的,但是为什么会做梦?依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1900年,弗洛伊德《释梦》的出版,拉开了对梦境专门研究的序幕。 梦是什么呢?弗洛伊德说:“梦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①在他看来,梦“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和”②…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近期提出的跨国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战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三大党报对该政策的报道框架,各自特征鲜明,并互为补充;在新闻取材、赋予新闻素材显著性及建构新闻文本方面呈现出一些共性,主要关注高层声音和计划型、渐变型事实,突出政治活动和话语事件,采用时空叙事和参与式叙事的方法。依政策科学视阈来看,政策报道在政策过程和政策系统中发挥着联接作用,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应当同时在政策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政策宣传与推广等方面发挥作用。三大党报丝路报道框架存在结构性的不均衡,具有单向度的下行传播特征,缺少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和监督、反思框架。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自动驾驶仪的软故障诊断问题显示出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动驾驶仪的智能测试方法。测试表明: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自动驾驶仪的软故障进行诊断是有效的,具有实际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的思想蕴涵、民族特色及表现手法 ,试图说明 ,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吸收异族文化的营养 ,并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 ,是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08,(3):147-150
张爱玲小说所揭示的个体存在与世界的对立、脱节,存在的被抛性、偶然性、不可理喻性等与存在主义思想是相通的。与存在主义者一样,张爱玲的创作撕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世界中的明朗、清晰、统一、完整以及理想、道德的正面价值,展示了人生存在的荒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最近,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郭沫若与安娜》(以下简称《郭》),为时下盛行的传记文学又增添了一枝奇葩。这是一部基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通俗文学作品,是学术成果的通俗化表现。 该书以郭沫若与日本女子佐藤富子的恋爱婚姻家庭为线索,把他们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立体地再现了郭沫若从1916年到1926年在日本留学期间,一直到北伐战争中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感情世界的喜怒哀乐。  相似文献   
19.
1912-1919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时段。1912-1919的文学发现了个人与平民,具有浓重的悲剧意识。还原1912-1919年文学的真实面貌,对文学史的书写与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文本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本身作为表现对象的文本非常少见,而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则是一个典型。作为表现对象的冲突纠缠在亲人、爱人、同伴、朋友之间。作家在形而下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了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人与人相互注视,冲突是人与人关系的本质。路翎对人与人本质关系的思考正与西方存在主义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