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凤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4)
文学文本中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本身作为表现对象的文本非常少见,而路翎《财主底儿女们》则是一个典型。作为表现对象的冲突纠缠在亲人、爱人、同伴、朋友之间。作家在形而下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了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人与人相互注视,冲突是人与人关系的本质。路翎对人与人本质关系的思考正与西方存在主义相通。 相似文献
22.
荒诞意识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生命存在的偶然性、人与外部世界的割裂、生存的无意义及人与自我的离异等等。张爱玲笔下的荒诞图景.是她对充满非理性世界的一种理性的把握,是一种彻悟。 相似文献
23.
图像叙事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具有提高对象参与性、增强资源丰富性、拓展时空开放性等多重表征。但与此同时,图像叙事在技术、资本和娱乐三重逻辑的操控下,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爱国主义教育情感、解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遮蔽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突破爱国主义教育图像叙事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从打造精品图像、重视图文互释、提高视觉文化素养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4.
在传统话语中,母亲指有德妇女,与伟大、善良、牺牲、慈爱相连;女人是小的、弱的、可被轻贱的、可生灾祸的,与色相连。母亲与女人通过“尊母”与“小女人”的表达方式被分离了,这种分离是创建女性话语的最大困难。 相似文献
25.
王凤仙 《中国妇女(英文版)》2002,(4)
本文主要依据北京妇女热线100个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来话资料,分析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态度及其寻求社会支持的情况。家庭暴力受害者由于缺乏社会支持,往往在反抗与妥协之间摇摆,这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容忍。 相似文献
26.
王凤仙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4):43-45
"母亲情结"是五四女性文学写作中的独特景观,它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母亲的依恋;向母怀的回归;对"母职"的认同.通过对五四女性文学话语中"母亲情结"的剖析,可以审视五四女性走出家门的艰难与走出家门后的脆弱,以及走出过程中的女性"性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7.
人类认识的目的,是要获得对客观世界具有客观性的认识,就是要尽量排除主观性。然而,实践表明,主观性的排除决非易事,这不仅由于任何“客观真理”都仅仅是有待检验的,即尚存时代特征的相对真理,而且还由于认识的主观性与其无意识性结合在一起,使之无法有意识地克服主观性。 心理学家荣格告诉我们,精神分析学研究表明: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他的人 一类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里继承了种族意象,即原始意 象(Primordialimage),他说:“这里所说的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他祖先曾有过的那些意象,毋宁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