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7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全社会性地出现了一次美学热,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翻译家也翻译了大量外国美学论著,广大读者也竞相购买上市的美学书籍。与之同时,中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美学资料也广泛地被挖掘整理出来,并成为写史立论的对象材料。如果把这段历史视为美学流势的高潮的话,那近十几年来的美学发展势头则是一种平稳进行的状态,这使一些专门从事美学教学、研究的人员也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22.
明清时期出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情节内容各个特殊,但在主题上却有很大的相通性,即书中的主要人物各自从历史潮流中汲取动机,皆因外在的社会历史因素的制约,或个人性格的决定,在命运遭遇上受到反面势力的阻挡和破坏,或被强制、被镇压、被闲置、被扼杀等等,不能实现原初的理想目的追求,其人则不得其愿,以致成为历史进步要求与生存自由的殉道者。小说以多种人物各自不同的失败和死亡的悲剧性结局,向世人展示了多重的历史经验教训,因而也特别为世人所关注,成为深寓人生启示并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老庄美学的朴素自然为起点 ,展开性地论析了老庄的审美意识的形态范畴 ,认定真——求真、善——向善、悲——悲悯、适——自适是老庄道家美学审美意识的基本范畴 ,并进而分析了它们形成的时代条件、构成特点、学理内涵及历史影响 ,这是对老庄美学研究的新的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24.
黑格尔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界定艺术和艺术美,如果扬弃他的“理念”的客观唯心主义性质以其作为艺术用感性形式显现的生活现实和人的思想情感存在的虚体符号,便可见出艺术美的创造对于自然状态的超越,以及艺术创造对于艺术创作者的自我创造和对于现实观照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5.
王充闾的诗文创作 ,不论题材的选取 ,意义的引发 ,不少都直接受制于他的审美心理中的废墟情结、庄禅情结和梦幻情结。他的作品中凡是体现了这几个情结作用的诗文 ,特别是他的新作文化大散文《沧桑无语》,其思想艺术价值也更突出 ,更具独有的风格特点。可以认为 ,他的审美心理情结 ,是他创作的审美心理动力的一种创生源。  相似文献   
26.
老庄的美的形态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庄美学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 ,美的形态与道的形态是一致的 ,体现为本质的无形或象罔 ,外显为自然朴拙 ,而表现出“神妙”的特性 ,呈显人自身体道后非常性的心神力量 ,即一种更具主体内在意义的至高主宰性及其外化的难以辨析状态。它以至大无形的道为据 ,以主客两忘为极致 ,故而道之美是不美之美  相似文献   
27.
对老子庄子之道的自为生机与自动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进行了探讨。本于老庄道的“无之以为用”的前提,阐释道所以能自本自根,对天地人各界事物发生创化与消解作用,全在于自身是由内在的对待之反所致,即“反者道之动”,使万有事物因“势”运行。在“逝”中“自化”,当“自化”达于相当程度即“远”时,事物便走向反面,完成道的一个周行期。人应体道以生,执道而行,与道俱适,进入周行而运化的自然而然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28.
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提出说诗者面对诗作要"以意逆志",也就是解诗者要以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但孟子却没有明确论定说诗者所用之意,是说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这就留下了文本的未定点,引发了千古不绝的争论。本文以诗的文本作为不同主体间的经验世界的对象,认为对文本底蕴的把握,既要以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也要以解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并在作为对象存在的诗—世—志的多重文本间,达到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与认知。此中既有主体间性,又有文本间性。可见,"以意逆志"说中正含有间性理论的原生态的丰富存在。  相似文献   
29.
中国现代美学先驱者们 ,首先是从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的目的而开始美学理论建树的。他们认为欲兴中国文学艺术的创造与研究 ,都有待于美学。为此 ,他们自觉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 ,融汇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建构了新的美学话语 ,也使文艺批评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里程。这一切活动都是“五四”新文艺运动的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30.
魔幻浪漫主义的长篇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首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神话学和社会历史分析的方法,对<西游记>的游走模式、神话思维、意象创造和魔幻系列的审美表现特点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西游记>研究从未涉及的问题--"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的命题. 游走叙事是以取经人物的追求为情节动因,心性目标实现在寻找的中途,社会理想目标实现在终点,但过程中的妖魔阻难是叙事中心,也是塑造人物的重点所在.以自觉的神话思维的意象形象方式创造的小说,体现为变形思维,假定的因果律,交感巫术的致用,超凡能力的想象建构,实现的理想境界,带有与现实历史同构的寓言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