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7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32篇 |
人才学 | 18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55篇 |
理论方法论 | 37篇 |
综合类 | 327篇 |
社会学 | 49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经济法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历史和时间纬度上,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政府失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现代经济法具有双重职能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政府干预的约束与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经济法的法益保护也具有双重性既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经济个体私利的保护,以实现社会公益与个体私益的最大协调与平衡.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独立于传统私法和公法的显著特征.全面认识经济法的特征和功能,论证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52.
付清松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4-67,80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653.
高科技项目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项目信贷风险的特征分析,比较传统和新兴信贷风险分析评价方法,指出我国高科技项目信贷风险评价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实物期权方法在高科技项目信贷风险过程中的应用及过程控制方法。最后得出了实物期权引入下的科技项目信贷风险控制能够实现对此类项目全过程动态监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54.
高等院校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的.又具有高校组织特色的文化形态的总和.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制度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它们与学校组织环境构成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强调学术自由争鸣.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创造出特色鲜明的高校教育文化体系,构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是高校文化转型与塑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55.
文章从学习和宣传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的实际工作人手,强调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56.
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可以见出从直觉到理性再到人心的不断发展的思想线索。梁漱溟从乡村建设到后期对儒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都建立在他所理解的理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57.
658.
659.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指出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一方面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通过实践的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这道历史难题下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