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调查,指出中邵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基础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香港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其法律传统渐渐地由中华法系转变为英美法系。除了新界地区(大清国租借给英国、并非割让)的一些法律、特别是关于华人的家庭关系和宗社关系的法律外,这个法律传统的变化是较为彻底的。因此,现今香港的法律,同大陆的法律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别,这给两地的交流带来不便。比如在经济活动中,因合同法理论的不同,常常使当事者感觉行动困难。本文拟对香港合同法作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童庆炳先生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一书从“宏观的”、“微观的”、“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的关系”、“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等四方面论述中国古代文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接受”一词是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接受美学(Rezeption sasthetik)的兴起而广泛流传的。接受美学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接受美学给传统的文艺理论带来了新的生机,主张从读者的视野来研究文学,使文学研究的注意力从文本一极向读者一极转移与倾斜,文学接受活动变得与文学创造活动一样甚至还要重要。而要研究与正确地理解文学接受活动,就必然离不开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因为文学接受活动的形成与终结,必然要通过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来实现。由此可见,对文学接受的具体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15.
从"建筑意"切入,考察黎族的主要建筑民居;呼吁黎族民房改造一定要有民族建筑意,这样才能凸显黎族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以及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家发 《社科纵横》2005,20(5):149-149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科书建设史中起到“换代”的作用,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创立了新的文学理论教科书体系,还在方法上狠下功夫,自觉运用了立体思维的哲学方法。纵观全书,立体思维“三分法”贯穿整个教程五编十六章,使这部教程奠定了“三角的稳定性”,建立了立体的“三论”:活动论、反映论、生产论为立脚点的文学理论体系,同时使文学理论许多复杂的问题得到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阐释与解答。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活动论、文学生产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建构的一部以多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文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古诗论体系的核心是意境.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意境就是意与境的统一体,也是情与景的统一体.“意”在意境中占主导地位,“情”在情景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有“情”就有意境,无“情”就无意境,“情”是意境的核心,因此,以意境作为中国古诗论体系的核心,不如以“情”作为古诗论体系的核心更准确些.本文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从一个新的高度和视角把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对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它是一项光荣任务.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末泛起的厌学风进入九十年代意象温疫般地侵入我国所有的大学校园,就连我们这所处在市场经济并不发达、信息比较闭塞的条件下的山区大学也在所难免.厌学风扭曲了大学生的正常心态,使他们以学为敌,视书为苦药,精力和时间花的不是地方,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因此,对厌学风的探索,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使它减弱,并得到根治,使我们的大学教育目标顺利完成,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治经济需要的人才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