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略论大鹏形象的历史内涵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鹏的形象,自从战国时代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所提供的素材创造出来以后,三千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可以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之一。它随着时代的迁移,日见崇高完美,它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可说是个“永恒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王尚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5):77-80
语文教学活动,既非"训诲--驯化”,亦非"传授--训练”,而是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和作为说者、写者的学生与其听者、读者等多主体间的多重对话的交织,旨在通过对话学习对话,学会对话. 相似文献
13.
王尚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本文列举并分析了目前诸种关于语境的界说,认为多有混淆客观的语境与主观的境感之不足,提出语境是某一言语主体与别人、别物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存在、发展、变化的关系网络,具有客观性,而境感(语境之感)则是语境在言语主体感觉层面的投影—反射,境感是语感的固有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宋江是《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晁盖死后,他在梁山泊“坐了第一把交椅”,他的话动几乎贯串全书始终。他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正面人物”。分析评价宋江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分析和批判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16.
王尚文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9)
教改的起点应当在哪儿?我的答案是四个字:回归常识.最近,有幸读到吴非先生的新著<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我欣喜地发现,对此我们的认知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他看得比我更真切、更深刻,并已在这本新著里进行了充分、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8.
“文革”以后。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些青少年会在一夜之间变得那么野蛮、凶狠、毫无人性,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没有应该反思的地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早就在讳言“人”“人性”了。是的。我们似乎也在认真地教学生怎么做人。但由于那个年代阶级性取代了人性,又把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标准抬到极其伟大纯粹的高度,人变成了神,使得常人可望而不可及。而把人性中一成不变的一些真正美好的东西全都划归资产阶级.人于是又变成了鬼:真正的人在教育中并无立足之地,难怪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就变得难以收拾了。 相似文献
19.
所谓语感图式,就是指主体的心理结构用以迎接外部言语对象的认识图式。包括语言图式、观念图式和情感图式三个类型。所谓语感素质,就是指语言图式在主体对象化于言语作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广度、深度、美度和敏度。主体对象化于言语作品的过程既是一个同化过程也是一个顺应过程。同化过程表现着语感的素质,顺应过程则通过不断改善语感图式来提高语感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