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这里,拟分上、下两篇,分别以诗人邵燕祥、剧作家魏明伦、小说家王小波为例,对活跃于今日杂文创作园地的一支特殊的作者群体——文艺家型的杂文作者——作一研究,分析其创作动因,揭示其创作特色,并以此来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杂文创作的成绩,挖掘近20年来杂文创作中若干规律性的东西。本文为上篇。  相似文献   
12.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各地报刊随之刊发大量反击"右派"的文章,许多工厂、机关、学校、民主党派纷纷举行座谈会揭发和批判"右派"分子的言论,大规模反"右派"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知识分子集中的文艺界、新闻出版界、学术界成为运动的"重灾区",由此,大批杂文作者被打为"右派",大量杂文作品被批为"毒草",更为严重的是,杂文这一文体成为政治批判的"利器",由"批判的武器"一变而为"武器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这里,时活跃于今日杂文创作园地的一支特殊的作者群体--文艺家型的杂文作者--作一研究,分析其创作动因,揭示其创作特色.并以此来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杂文创作的成绩,挖掘近20年来杂文创作中若干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1995年杂文创作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无论是其对现实生活反映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对国民灵魂改造的力度和强度,都较此前有所发展、深化,较好地继承、发扬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传统,显示出杂文创作正在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宁夏杂文创作中的一位有代表性的作家,牛撇捺始终将自己的杂文创作视做在尽一份知识分子的责任。他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从事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大胆率真、富于激情;长于理性思辨;注重对历史进行积极而认真的反思;敢讲真话,取材上不自设禁区,立意上不自我束缚。而其创作亦存在忽略艺术性、形象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散文作为一种老年人的文体,一直受到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喜爱。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部分有良知、有担当的老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痛定思痛,写作了大量优秀的回忆性、反思性散文、随笔作品。这些作品,精神上上承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的启蒙传统,下启新时期的启蒙进程,突出体现了作为民族的"脊梁"的知识分子的尊严与良知。韦君宜及其《思痛录》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这部讲"自己事"的书中,作者对自己及自己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思想历程进行了痛彻的忏悔、反思。这是一部真正的讲真话的大书,一部"一二·九"人的心灵痛史,一部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反思实录。  相似文献   
17.
1956年1月至1957年6月,中共中央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发表,为思想、学术、文艺的健康发展,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氛围,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思想、学术、文艺发展的繁荣时期(史称"百花年代")。受此影响,杂文创作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创作高潮:创作园地持续扩大,作品数量大幅增加,创作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主要的精神动力采自于文化.只有文化的薪火相传,发展进步,才能真正促成和保障民族的和谐、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民生的幸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有自觉与自信,尊重、继承和弘扬自身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传统文化的批判者和国民灵魂的拷问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批判者和国民灵魂的拷问者 ,王小波在自己的杂文创作中始终坚持以理性精神和态度 ,对传统文化与国民心态进行严肃、无情的解剖和批判 ,并对隐含于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背后的文化背景与心理根源作刨根究底式的探寻、追问 ;始终以开放的眼光和心态 ,超越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 ,将对象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人文背景 ,特别是现代西方人文背景中加以横向观照 ,从而以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视角来反观我们的现实、历史与文化 ;始终将自己的杂文创作视作是提升自我灵魂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其作品的解剖与批判 ,常常是从严厉而清醒的自我解剖和自我批判开始的 ,显示出清醒而可贵的自省、自审意识。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以来,我国的杂文创作在题材、主题,形式、技巧,数量、质量,创作队伍、创作园地等方面,都较1992年以前的两三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但在繁荣发展的背后,由于主观的、客观的原因,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严重缺陷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