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11篇
社会学   98篇
统计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772.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兴起。面对这一巨大的历史潮流,如何使我国法学研究、法学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部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道理,没有科学方法也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到当今时代,没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就很难完成新出现多学科性的课题。现代法律科学的发展,无疑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没有科学方法,也就没有法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773.
《如意宝卷》解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重要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文史哲》2006,(1):47-52
天地门教是清代民间宗教中的著名教派,自清初创立以来,一直在乡村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意宝卷》的发现,不仅证明了天地门教也曾以“宝卷”形式宣讲自己的教义思想,而且对于深化清代民间宗教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4.
高校教学改革浅议邵英起,吕维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能否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的位置,是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是否端正的问题。要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必须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  相似文献   
775.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构建了各自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传统中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分野。  相似文献   
776.
认识的受动性具有四种主要特征 :条件性、受制性、适应性和继承性。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认识必须以认识对象为原型物。  相似文献   
777.
以往的研究者们围绕《辩中边论》中唯识观与三性说的类型产生了很多争论,但他们普遍忽视了本论中“所取”“能取”两个术语在用法上的多样性。本文基于梵、藏、汉文本的对比研究,揭示出本论中“所取”“能取”存在三种不同用法这一事实,“二取”的三种用法皆可依据无相唯识观进行解读,但第三种用法同时呈现出有相唯识观的意趣。由于这三种用法皆不是孤例,且在第一品中就已经全部出现,因此认为本论成书于不同时期的观点并不成立。在本论中,两种唯识观意趣的差别在于分别侧重显现门、分别门来说明唯识观,并不矛盾。在澄清了“二取”的三种用法的基础上,本论中三性说的含义始终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778.
智媒时代探索发展新闻付费业务是报媒集团提升新闻质量和运营水平的有益方向,本文认为厘清和平衡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的关系是发展付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文章将该问题置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框架内进行讨论。首先从职责功能、内容形态、竞合关系三个层面阐释了新闻付费、免费内容的共生逻辑;其次以付费墙发展历程为例,将其梳理概括为付费与免费内容从“偏利型”共生向“互惠型”共生关系的转变过程,并从中概括出反向演化、螺旋演化模式;最后侧重于“互惠型共生”发展方向,从技术、受众、政策等提出我国报业发展付费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9.
人生与认识的主体性息息相关。认识的主体性为奋发有为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知识经济为认识的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认识的主体性赋予人生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0.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理性因素与理性主义、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于深入理解人的认识过程,全面把握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