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论朱熹与唐仲友间的一桩公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与唐仲友都是南宋初年著名学者,宋孝宗淳熙年间,二人同时在浙东为官,朱熹是唐仲友的顶头上司之一。由于种种原因,二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结果唐仲友名声扫地,朱熹亦辞官归里。这一事件,不但关系到二人的命运,而且关系到南宋中后期政治与学术的走向,直接开启了庆元党禁的先河。本文综理群书,简明扼要地分析、描述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并对其间的是非曲直略作评判。  相似文献   
12.
汉初四家《诗》,以《鲁诗》出现和立为博士的时间为最早。今文三家《诗》在西汉时期的地位大致相当,在东汉则《鲁诗》最受朝廷重视。《鲁诗》所以能成为三家《诗》学的主导,是其严谨的学风和解经体系决定的。《鲁诗》经师大都崇尚气节,志操高尚,洋溢着峻洁完美的人格魅力,也进一步助长了这一学派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毛诗故训传》对“兴”的解读,是考察“兴”的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毛传》标“兴”的含义大致有三:一是“开端”,二是“纯粹的比”或“多重含义的比”,三是兴义为上下贯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墨家学说体系的构成 ,主要有治国的“十论”和科学、逻辑三部分。“十论”是学说的精华。由于墨家相信天 (上帝 )和鬼神的真确存在 ,所以将其学说体系自觉地建立在了天意的基础之上。“十论”当中 ,以兼爱为核心 ,其他各论则是兼爱的引申和展开。同时 ,墨家认为天意就是兼爱 ,就是利人 ,就是义 ,就是仁 ,最终用“天下之利” ,填充了政论、科学、逻辑循环的中间区域 ,将三者连为一体。墨家把学说的目的归结为利人 ,而且是利天下大多数的人 ,使得其学说体系在人文理性上的落后和迷信的一面显得相对淡薄 ,而在整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元代中期出现的一部吏员初习启蒙读物,《吏学指南》是元代吏员出职制度的产物,也是此段历史的有力佐证。它反映出在元代官员铨选制度下,官府胥吏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政治地位的同时,更加形成了独立的自我意识。这种独特的胥吏意识的凸显,在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中具有一定意义,应该受到必要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毛诗》在西汉初兴之际 ,其经本只不过是与《鲁诗》、《齐诗》、《韩诗》、“阜诗”等相似的一种文本 ,其“古文”的简本已不见于西汉有关的文献记载 ,但《毛诗》却历来被列在古文经派。本文拟就《毛诗》“古文”经本何以不可考见及《毛诗》何以归于古文经派这两个问题 ,作一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7.
《诗经》文本编辑之初即伴随着目录学的研究方法,“目”与“录”的结合。至孔子以《诗》教授弟子,则综合运用了古籍整理与研究的诸种方法,如搜集校对(文本、音律)、论定编次、发明文义、语言雅化、理论总结等,经学的、文献学的、文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比较全备。根据历代《诗经》著述体式的产生与演变及其所反映的研究风尚,我们将历代《诗经》著述与研究粗略地分为三期:汉代的原生期,三国至隋唐的守成期,宋及宋后的新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