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徽学     
<正>[主持人语]徽州是文献之邦,除了丰富的地方文献(如方志、族谱、文集)之外,20世纪以来徽州文书的大批发现,是"徽学"之所以成为独具特色的专门学问之基础。近十数年来,以第一手的徽州文书从事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史的研究,成为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要趋势。在这方面,诸多论题得以开拓或进一步展开。在清代的徽州,"乡有祠,有社,有文会,有水口","祠以聚族,社以聚农,文会以聚礼"(抄本《书启》)是当  相似文献   
22.
河政与清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代政府对黄河的治理高度重视,设有长官督理河道,对黄河的投资逐年增加,然而开支越多,决口的次数也越频繁。大部分的资金成为河官的奢侈靡费。在这种腐败河政体制下,河防工程每况愈下,南河总督驻地清江浦呈现畸形繁荣,而黄河改道所经由的广大农村却一派萧条,河政的积重难返,不仅使盐政遭到破坏性打击,漕运也受到严重影响,许多城镇都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现存的两部清代道咸年间的尺牍集,对“无绍不成衙”这一独特的人文现象,作一区域性的微观分析。指出:由于生存压力,绍兴人大批外出游幕、充当师爷;为了在行业竞争中取胜,他们不仅将幕学作为家传之密,子孙世业,而且还利用联姻、结拜、攀援同乡官吏等手段,呼朋引类,互通声气,形成了一个个网络,从而对清代政治体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清水江文书是继徽州文书之后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地方文书群,其绝大部分为土地、山林买卖和商业活动的契约。而其中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关于风水先生活动的部分文书,反映了清、民国时期风水观念在清水江流域已深入人心.葬地堪舆、阴地买卖在当地已较为盛行。相当活跃的风水先生堪舆报酬除银钱外,不少被酬以所觅之风水宝地之一部分的做法相当普通,并且风水先生还有作为见证参与墓地的财产分割,这与徽州通常以支付风水先生银钱作为报酬以及风水先生不能参与墓地的分割明显有别,不仅反映出两地风水先生之社会地位存在着差别,也折射出两地人文传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26.
本文勾稽笔记、方志、戏曲和俚语史料,结合分析民间传说,对凤阳花鼓的渊源流变,作了全新的考证。指出:"打花鼓"原系凤阳民间社事中娱神歌舞的片断,后来发生分流──下层民众作为逃荒乞讨的谋生手段,而封建统治者则用以歌颂圣明;"打花鼓戏"至迟到明代中叶就已出现,但"凤阳歌"的产生,却始于清初。此后,藉着传奇选本《缀白裘》的影响,凤阳花鼓流播南北各地,与乱弹杂调和各地山歌相结合,逐步发展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歌舞小戏。  相似文献   
27.
唐力行     
唐力行教授于1946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曾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师大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地讲学、合作研究,并在欧美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重要学术报告。先后主持多项国家教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以及省级社科项目,在《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和《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28.
维吾尔习语的研究完全是近期开始的,①有关术语的使用尚不统一。我们在这里称的习语是较广义地指具有完全口语语体,历史长久、结构固定、语义统一的词组或短语。 从起源上看,许多习语的语义与其原义有内在逻辑关系:语义是由原义引伸出来的。习语是维吾尔人民通过赋有民族特色的心理联想,来形象表达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相似文献   
29.
吴景超是20世纪前期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19年撰著的《皖歙岔口村风土志略》,迄今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该文献是一篇有关其人桑梓故里、基于实地调查的民族志类型资料,从位置、沿革、物产、宗法、生活(含职业、衣食住、娱乐)、教育、风俗(婚嫁、丧葬、岁时、迷信)和胜景八个方面,对徽州的一个传统村落作了多角度的细致描述,其中不乏精彩的刻画和珍贵的史料记录。此一文献独具特色,对于我们理解吴景超的生活经历及其社会学实践,了解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乡土社会,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梳理较长时段的村落调查之学术史可见,与民国时期其他的一些社会调查一样,吴景超的这篇村落调查文献对于当代的村落文化记忆和古村落之保护,亦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0.
明清时代徽商在海外的活动,国内以往的研究集中在明代中叶(特别是“海禁”和“倭寇”的问题上)。本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学者藤井宏先生曾认为:明清时代徽商的海外贸易活动以王直的活动为其顶点,明末以后走向衰落,到清朝则主要倾其全力经营国内商业①。1984年,松浦章先生发表《清代徽州商人与海上贸易》一文,利用海事资料(主要是汪姓铜商的史料),首次揭示了清代徽商利用沿海来扩大其商业范围,并以巨额资本进行海外贸易的事实。这是专门研究清代中日贸易中徽州史迹的主要论文②。此外,管见所及,零星涉及于此的学者还有山胁梯二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