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先秦至唐宋时期中国云南边界变化述论王文光中国自秦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以来,云南就一直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一部分与东南亚各国为邻。尽管王朝更迭,政区有扩展、收缩之类的变化,但云南边界的变化情况是可考的。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双边交往、互相合作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并非永恒的空间──百越及其后裔地理分布动态研究王文光对百越民族群体及其后裔的地理分布,古今学者皆有所论。《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这一观点给中外百越民族史研究者以极大的影响,故后人多沿此说。林惠祥...  相似文献   
23.
元朝是辽宋夏金之后统一多民族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政权,元朝为了对疆域内各民族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大一统作为国家建设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强调以"汉法治国",通过一系列祭祀活动来表达"天下一家"的民族思想,摒弃"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通过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来淡化"华夷"二元对立,上述与大一统实践有关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孕育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承认与认同: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的身份建构即是在他者承认(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与自我认同的相互作用下展开的。国内的他者大致可分为政学两界人士以及普通人,国外他者主要包括侵略势力、传教士、科考人员等。政学两界作为国内他者的主流,其承认或努力建构的西南少数民族身份是国族的一分子,普通人却停留在对少数民族固有的偏见当中;国外的他者却都在塑造和提高少数民族的特别之处。作为主体的西南少数民族则在他者的影响下,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意识,努力建构自己新的身份。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新唐书·北狄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晋书·北狄传》《隋书·北狄传》《旧唐书·北狄传》《新唐书·北狄传》中所记载的北狄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族观;《新唐书·北狄传》继承了《史记》对民族进行识别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对各民族发展的关注;而《新唐书·北狄传》中对相关民族的民族志记述,则是我们今天认识古代阿尔泰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26.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都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学术界来说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目前学术界从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民族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也没有从历时性纬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长时段的研究,因此基于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变的历史维度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基于历史维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多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司马迁,他开创了“四裔传”的先河,使中国民族史研究有了明确的时空概念、明确的对象和丰富的内容,奠定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在民族研究中建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观,说明了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具有互动性,提出了黄帝是“华夷”的共祖等思想。这些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8.
29.
文章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在学科发展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论述学科发展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