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对象性的活动"原则,既是对费尔巴哈"对象性直观"的超越,也是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从而开启了在存在论基础上的哲学革命。"对象性的活动"原则开启了一条使"现实的人"通往"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新的道路,使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获得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经过 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告别了短缺经济的时代,但却悄然进入另一困境——消费需求不足,并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启动消费需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速度问题,历来是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始终十分关注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深刻总结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速度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形成了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思想.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所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分类,并就各种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后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形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市场竞争也会从单纯的产品、价格竞争扩展到信誉、服务竞争,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因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一、企业形象是一种文化企业形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王文臣 《理论界》2009,(3):129-130
德国古典哲学之所以在西方哲学中具有"经典"的意义,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研究主题具有传承性,其发展也一脉相承,并且这种传承居于哲学发展的主流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终成果是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则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不仅如此,德国古典哲学还与马克思哲学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来源.再次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在新时期下把握好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完整、成熟地概述了他的劳动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发动并完成的哲学革命,从原则高度上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但这场哲学革命所达到的原则高度早在1843年对《法哲学原理》进行批判时就已提出,即必须推翻私有制。重视研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劳动概念的论述,有助于更好地把握1844年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以及由此带给当前社会现实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市带县体制下市域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20 年来的改革开放为加快信阳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1998 年信阳撤地设市, 为加速实现信阳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机遇, 但现在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信阳城乡经济一体化战略内容的制定和实施均要以信阳市域区情为出发点, 尽量做到既先进科学、又合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促进信阳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就是在传统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因素,更加重视企业全体成员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的凝聚和共视。它包含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其中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保障;而企业精神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与灵魂。加速企业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就必须抓住企业精神文化这个核心,构建现代企业精神文化新模式。一、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广大职工在…  相似文献   
20.
王文臣 《北方论丛》2012,(2):121-126
黑格尔以其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对劳动概念的思辨阐释,成为他首次发现社会现实的基础,而这种对劳动概念的精神性阐述将社会现实陷入了双重危机。马克思哲学正是在完成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双重批判基础上开创了重新理解社会现实的生存论路向,由此显示出马克思哲学批判现代性视阈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