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4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1514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369篇
人才学   298篇
人口学   184篇
丛书文集   2862篇
理论方法论   722篇
综合类   6445篇
社会学   833篇
统计学   47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85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820篇
  2008年   703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630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512篇
  2003年   489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75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11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46篇
  1979年   24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5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谷川道雄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大建 《文史哲》2003,(1):118-123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谷川道雄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多有建树 ,他最先提出豪族共同体的概念 ,1970年又与川胜义雄共同系统推出了这一理论 ,在日本史学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日本学术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谷川先生在史学研究中 ,坚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先辈的理论 ,坚持研究活生生的人类社会 ,因而在赋予魏晋南北朝隋唐中世说以新内容的同时 ,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82.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一切都需要探索和创造,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83.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 ,论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性质、特征、基本内容和根本途径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政治文明 ,是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的综合体系 ,其核心内容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的民主政治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84.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后,述中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念,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决非不足论之事.本文对传统史学中具有典型性的欧阳修的正统观做一探讨,以期加深对欧阳修史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传统史学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85.
论曹操重建邺城的原因王迎喜(河南安阳师专政史系)古邺城①大约始于春秋时期,为“齐桓公所筑”。汉朝曾在邺城设魏郡。曹操是继齐桓公之后大规模兴建邺城的,据记载,“作都始于曹操”,“北城宫室建自曹魏”②。从曹操起,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986.
和谐的社会需要人性化的技术。面对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强大功能,人类应学会把科技力量和道德责任现实地结合起来,建构多元的社会调控机制,使基因技术趋利避害,朝着符合人性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7.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种历史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各种观念形态或物质形态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封建关系和小农经济基础之上,以伦理、政治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的文化系统。任何类型的文化总是生成在一定类型的文化土壤之中。中国大陆性地理环境,“以农立国”的小农经济,以及社会组织上的家庭血缘宗法制度就是传统文化的生成土壤,即传统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与情境。  相似文献   
988.
近年来史学理论研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的十几年,是我国史学界史学理论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试图对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史学理论研讨的某些热点问题作一鸟瞰式的回顾。 一、历史规律与历史主体 唯物史观的创始人既强调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又认为“历史不过  相似文献   
989.
一个被忽略了的美学范畴——美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美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美学研究中公认的最重要而又最难解决的问题。它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于“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一的问题没有被很好地解决。“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是一个很迷惑人的问题。假若让我们单凭生活经验做印象性的回答,那么我相信大多数人对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会同时予以肯定的。这在艺术作品的描写中很容易找到例证。如《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就是所谓佳人之姿倾国倾城。照此描写,不分  相似文献   
990.
<正> 古史分期讨论中的殉葬问题,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提出,至今已断断续续争论了三十多年而未获解决。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下三个问题:数量问题,即周代殉葬数量是否比商代减少了;身份问题,即殉葬人的身份是奴隶还是战俘;以及殉葬能否作为奴隶社会的标志。讨论未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以往所说的殉葬,实际上是把人殉和人祭这两种性质有别的社会现象混淆起来,因而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本文拟首先将人殉与人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谈点个人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