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2012年初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探讨农民工工作回报、心理授权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外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同事关系方面满意度最高,发展机会和收入方面满意度最低;工作回报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心理授权中的工作意义和自主性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因而,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有两条路径:提升工作回报和心理授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A市指定招收流动儿童的两所公办学校的调查,分析了流动儿童学校教育中利益相关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利益诉求。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着学校、教师、家长和儿童等不同利益群体,要彻底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要考虑流动儿童的利益,还需要考虑相关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人口迁移转变的新时代,流动老人生活质量引发高度关注。本文以幸福感为切入点,在压力过程理论指导下,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流动老人主观生活质量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流动老人生活评价总体良好,幸福感处于中上水平,但城—城流动老人的幸福感优于乡—城流动老人。流动老人在迁移过程中的多重压力显著制约了幸福感,主要表现为经济保障压力和社交生活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作为资源代表的家庭关系网和自我效能感均会促进流动老人幸福感,其中家庭关系网的作用更大,且自我效能感在迁移压力与幸福感之间扮演调节和中介的双重保护功能。因此,政府在化解压力的同时,还要开发资源,有效提升流动老人的生活福祉。  相似文献   
1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基层水利站所是该命脉的重要基石。在国家水利治理方式变化和税费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水利站所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考验。为此,基层水利站所"各显神通",努力盘活资产,积极运用目标责任制、情感路线来提高水费收取率以及大力进行项目抓包,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水利站所的生存压力,却又远离了职能目标。要实现基层水利站所的良性运行,顺利推进农田水利的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在影响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社区服务的基本定位和发展取向 ,即社区服务是公共福利服务还是第三产业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90年代以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所重点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作者在回顾和思考有关社区服务发展取向的讨论基础上 ,就今后如何提高公共服务的产出效率和社区服务运作机制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2000年7月进行的"成都市在城农民现状"问卷调查,初步描述了在城农民中两大基本群体雇佣就业者和自营就业者的进城原因和途径、职业活动、社会生活、特殊进遇等方面,指出这一社会边缘群体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户口制度及附着于其上的各种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制度的以及个体理性的解释路径对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信任的解释都不能令人满意,需要转向一种情境的解释。基于定量与定性资料,笔者描述了他们的信任建构过程,发现这一信任是他们对城市社会中具体生活情境进行主观定义的反映;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的库存知识,决定着其信任模式先赋性与自致性相互杂糅而又依次排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某民工子弟学校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首先分析了流动儿童作文这一文本,指出民工子弟学校中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后果,如社会角色混乱、责任感缺失、能力弱化以及失范行为增多等,而且对流动儿童的心灵造成伤害。在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基础上,从学校、家庭、城乡社区等方面探讨产生流动儿童社会化困境的原因,指出流动儿童所处城市生活空间通过相互叠加的作用,对他们的伤害已经合法化了。  相似文献   
19.
河东村农民中盛行的偷盗铁矿石、私自开铁矿等"反行为"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在对铁矿归属的认定上,农民的观念与法定产权之间存在冲突,即农民具有独特的产权认知。进而,这一产权认知嵌于农民在日常实践中形成的"物的分类"图式,而这一图式是塑造农民行为的深层社会文化背景。可见,农民认知与行为方式受到地方性知识与内生秩序的影响。我们必须超越理性小农和生存伦理的假定,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揭示农民的行为动因,以其本土实践来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2年“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分配公平感的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因素主要是客观经济地位维度的职业地位、主观经济地位维度的在工作城市的收入层次、生活体验维度的生活压力与社会距离.对于农民工而言,并非结构决定论所侧重的社会经济地位亦非局部比较论所青睐的参照点的选择决定分配公平感,而是他们的生活体验起着重要作用,农民工感知到的社会距离越远、生活压力越大,越认为其收入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