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南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王玉珍孙涉曾向阳(中共南京市委党校邮编210001)南京市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遵循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处理好“经济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2.
多重冲击下的中国经济战略的选择王玉珍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经济面临的多重冲击是:国际区域集团化浪潮的冲击,周边或邻近国家经济起飞的冲击,面对复关即将接轨的市场规范化和市场多元化的冲击。如何对付来自不同方向的多重夹击是我国政策制订者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43.
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生产要素、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现状是强中有弱。弱点突出在南京城市经济二元特征明显,不仅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南京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限制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论文在分析南京城乡二元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4.
凯恩斯利率平价理论解决了在国际投资中如何防范汇率波动在一定时期不超过两种货币利差的投资风险.但对国际借贷业务中利率、汇率风险的防范必须确定新的标准.本文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及对一数学模型的修正,确定了在国际借贷业务中由于汇率、利率变动,以何标准来决定是借软币还是借硬币及软币贬值率的数学界定,提出了软币贬值率小于这一界定,借等值软币的硬币可降低债务人借贷成本;反之,则应借等值软币.从而达到在国际投资、借贷业务中防范利率、汇率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同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就他为党中央早期的机关报——《向导》周报所撰写的一百多篇文章里,就可以看出蔡和森同志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党中央早期的机关报——《向导》周报于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三日创刊,蔡和森同志担任主编。从这时起到他一九二五年十月赴莫斯科之前,他先后在《向导》周报上发表了一百五十七篇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地历史地分析了中  相似文献   
4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初期到七十年代初期,资本主义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增长得很快。于是,客观现实就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认识列宁所说:“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这一科学结论?如果这一结论仍然是正确的话,那末,帝国主义又为何“垂而不死”? 列宁在其名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  相似文献   
47.
西部开发、东西合作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开发,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洼地”是缩小东西差距的关键。要能够在动态的发展中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现实而理性的选择应以东西交流合作为纽带,在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东西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8.
改革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是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要缩小既成的区域差距,又需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9.
传统理论认为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且社会生产力尚不能为社会提供“按需分配”的产品时 ,劳动者需按“劳”分配。在这里按劳分配的“劳动产品”应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产品 ,而且这种有用产品应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只有劳动产品实际转化为价值后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才能实际实现。这就是劳动、价值、分配间的衡统性。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除这种分配形式外 ,还有大量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的劳动不论其有无创造价值均可参与分配 ,甚至不参加劳动仅凭资本金和资产等要素也可参与分配。此时劳动、价值、分配间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或背离 ,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50.
台湾气候潮湿闷热,有机栽种面临多重考验,农民往往要花多一倍的心力于农事上,从抓虫、除草,到有机肥的制作,样样自己来.他们为的是什么?有机米的收益较多吗?而当稻米收成后,无力自销的小农,可以用什么方式,卖得更好的价格,以平衡收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