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 然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用“人”的视角去思考已有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制度, 这一点对于文科教育更为突出。既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在人的背景中来培养人才, 就必须关注人的社会理想、人的主体性、人的思维能力, 从而形成人生观教育与教育主体性与规范性, 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的两端互补式的整体教学思考, 以及对各方面在整体中的角色化功能的充分认识, 以便更好地迎接新的世纪对人、对人的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在思想上既是一个反传统主义者,又是对传统的中庸之道颇为信奉的人。由于他思想深处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与此相关的卑怯的灵魂,使得他所理解的“中庸”是一种迷失了价值尺度的中庸之道,他所坚持的“恕”的观念成为不分是非善恶的人生态度,进而使他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化先觉者堕落为一个汉奸文人。周作人给后人留下的遗憾说到底是他的文化选择的遗憾,其关键不在于他对儒家的中庸之道信奉,而在于他思想中的个人本位主义及其卑怯的灵魂,在于他对中庸思想的价值尺度的放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西方文艺思想界是多元的格局,就整个情况看是开放的。但在这种多元开放的整体局面里,每一种理论又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我封闭性,新历史主义的提出,正是对这种局面的一种反思。新历史主义的内在意图:一方面是要打通文本与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通道;另一方面又是对上世纪末西方世界的各种文艺学说进行调停,与此同时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批评范式。尽管新历史主义自身的力量还不充分,但它却给人们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进入近代,中国人的自尊与梦想被外国人的大炮轰毁,人们不可摆脱地要反思一切旧有的感受、秩序观和价值观,呼唤新的时代。在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文学观念也自然面临着历史与现实的重新选择。中国现代文学观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固有文学观与新文学观,民族文学观与外来文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中国文论走过了自由争鸣、归属政治和自我觉醒三个时期 ,形成了关切审美价值和强调社会目的两个理论观念。新时期文论继承了传统 ,尤其是关切审美价值的文论传统 ,不断地实现着处境的自觉 ,即自觉地选择着自身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位置 ;个性自觉 ,即积极面对传统 ,形成自己的特色 ;意义自觉 ,即认识到了文论的价值在于揭示和拓展文学的隐喻性内涵 ,在于建构自身 ,因而就会承认并促进多元局面的形成和繁荣。新时期文论的这三个自觉 ,并非是孤立的现象 ,而是 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思想解放的结果 ,是在人充分认识到了人的独立存在本性的基础之上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对美学的自觉与进行美学课程的设计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美学"这个汉语词汇虽在明清之际就由传教士高一志(Alfonse Vagoni)提出来了,但其含义有些类似于"良知",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确实使用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概念,但却被历史悬置,给人们对美学的学科自觉没能带来有效性.20多年后的1897年,美学一词虽由梁启超以一本日译书的书名提出,但真正作为一个现代学科的美学则是伴随着现代教育的需要被确认的.中国现代美学教育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经历两个阶段,即先是以"癸卯学制"中的<奏定大学堂章程>为标志,在"建筑学门"中作为"补助课"被设置,但这种设计还不够科学和合理;二是以王国维的<奏定经学科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为标志,在中国现代大学的课程体系中给美学课程以独立的身份和较为科学合理的布局,但美学课程走出设计,转化为一种普遍的教学事件大概还是在这以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在梁祝传说的形成、流传与变异、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核心的、稳定的“母题”,诸如女扮男装、爱情受阻、殉情化蝶……这些故事情节在目前通行的各种版本的梁祝文本和表演形式中,大都存在着.从母题学的角度对“梁祝”文艺展开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研究“梁祝”在生成、演化和变异的过程中,容纳、形成了哪些作为最小的叙事单元、持续存在的“母题”;另一方面能够探讨“梁祝”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和文化娱乐样式的“母题”,如何穿越时空和文艺样式的壁垒,最终形成洋洋大观的梁祝文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两条路径的研究中,我们能够梳理出“梁祝”经典化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的各种形式在20世纪都经历了深刻的转型过程,当我们将要走出这个世纪的时候,自然会回首过去、反思历史、以资未来。中华民族在这个风风火火、坎坎坷坷的世纪里,不仅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精神文化上也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和发展。但我们在民族文化的选择和重建上仍然存在着某些失误,如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些激进态度所带来的中国现代文化的某些畸变和遗憾,这是无法回避和足以令人深思的。 一个民族的存在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条:一是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二是它的存在对整个人类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属性——以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作为艺术中的一种特殊样式,虽然具有多种属性,但审美属性是其中的前提。文学的审美属性是审美活动中人的情感缺憾的满足,它主要体现在:人在感知陌生化对象时产生的惊奇感,进而使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文学广阔的想象空间使人获得自由的生命体验;作品与读者的共鸣,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感动;审美沉思是借助想象实现对世界的控制和支配,从而获得感情的陶冶;文学的韵律、结构和节奏会形成人们需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同中国现代,尤其是五四时期的多数作家们一样,茅盾也有一个忧患的灵魂。面对着茅盾的精神世界,我们虽不能一下子看得出,是由于他忧患于历史和现实而寻找并找到了某种社会理想,还是因为他的意识中一直有一个或朦胧或清晰的人生和社会理想,从而使他为此而忧患一生,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