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经济效益是劳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一方面有劳动的投入,他方面有产品的产出,这是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就好;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就差;这是评价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劳动的投入,既包括劳动占用,也包括劳动消耗。劳动消耗又分为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从实物形态进行考察,物化劳动消耗表现为固定资产的磨损、原材料和燃料等的消耗,它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降低物质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国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积累和消费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国民收入与积累和消费的平衡,是综合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的经济建设实践说明,积累和消费安排得恰当,国民经济就顺利发展;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迟早会影响经济的稳定。保持国民收入与积累和消费的平衡,始终是宏观计划管理的重要课题。一、国民收入运动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同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一样,国民收入也经历从生产、分配到最终使用的全过程。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到合理 相似文献
13.
王积业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1)
旧中国給我們留下的統計科学遺产是微不足道的。旧中国的統計学既没有形成任何体系,也没有树立独特的学說,但是却传播了形形色色,各“派”各“家”的资产阶級統計学术思想。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英美資产阶級統計学“理论”。直到今天,它的影响尚未完全根除。有些资产阶級統計“专家”,在党的教育下,已經对自己的資产阶級学术思想进行初步的批判,这是我們欢迎的;但也有些資产阶級“专家”,一味的欣賞資产阶級統計“理論”,非但不对它进行批判,反而企图把它加以“发展”,进而污蔑社会主义統計科学的基本理論。 相似文献
14.
王积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5)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长远效果出发,探讨了重点建设特别是能源、交通建设和宏观经济效果的关系。作者认为,加强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果,是关系到搞活经济全局的问题,是提高宏观经济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宏观经济效果和微观经济效果相统一的重要一环。文章还论述了加强重点建设和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相统一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为我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所写讲稿的一部分。发表时,作者做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5.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让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社会产品,并按照资本的大小瓜分剩余价值。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他所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只是到了全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16.
陈云同志指出,做经济工作要有战略眼光,要算大账,从战略上算大账,就需要有全局的、整体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经济工作中,一般多是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主要比例关系的妥善安排,很少考虑宏观经济效果。当前,为了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大力提高宏观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计划体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紧密交织,相互制约。经济体制新旧模式的转换,最终要取决于计划体制改革的进展,而计划体制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又取决于正确地选择改革的目标模式。 一、选择计划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基本出发点 选择计划体制目标,是着眼于理论要求,还是着眼于实践的发展?是着眼于改革本身的配套,还是着眼于改革和建设的结合?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近期要求,还是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这是首先应当加以讨论的。 理论和实践。目标模式是经济运行本质联 相似文献
18.